《周易·序卦》云:“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
随卦是前有豫后有蛊,以随卦是上兑下震组合而成,有上说下动之意,随乃随从之意。从卦象言,兑以一阴两阳为阴卦,居阳位,震以一阳两阴为阳卦,居阴位,卦体有阴阳互根,有震阳随从兑阴之象,能以阳下阴,阳为贵,阴为贱,故以贵下贱,舍己从人,则德业自进,此乃随之要义。
有说则有听,“随”字的左边是“左耳旁”。“耳”字,是指听觉器官或与此有关的意义。是阴(少女)说与阳(长男)听,震为动,动为走,“随”字的中间是“走之”,是指走路,随卦从豫卦而来,《象上》云:“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随”字的右边是“有”字,是从“豫卦”而得来,从“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可得知,不是一般的有,是“大有”卦的大有,如果不是“大有”,又何来故以贵下贱,舍己从人,则德业自进,此乃随之要义呢?又怎么能心甘情愿地“跟着、顺从”对方呢?。随卦的随字完全体现宇宙法则,也体现阳尊随从阴卑的道理和奥妙所在。
日常生活与实践中,有择善而从、择优选用等等选择问题,选择好了才会随从而共进,也就有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通俗说法。人世间各种选择方法数之不尽,老子是“唯道是从”,提倡“尊道贵德”,大选择与小选择有同出而异名,但存在的道理和奥妙的差别是很大的。
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就有说服侯王的道理让天下人能“唯道是从”,就不会“蛊”惑而失天下。老子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区别了“有道”与“无道”的结果,“无道”就生自见、自是、自伐、自矝,自然随之有蛊,往往看见的是个人一己之私,忽视了老子所常阐述的道,甚至者怪老子没有把“道”说明白,搞得现在没有弄明白。
回到“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来看人世间,七情六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喜财喜随富者,喜名喜随名者,喜情喜随感者,喜权喜随权者,各自有喜随。以夫妻而言,两情相悦成夫妻,白头偕老,不遵夫妻之道者,“故受之以蛊”。所以人世间悲欢离合之事常有,这就是人世间常得不到解决之一,也是社会种种问题的一部分。
随卦虽是兑阴居上位,只上六独一阴爻,上六为宗庙之事(宇宙之事),与震阳居下位初九不相感应,才“故受之以蛊”。这也就是《道德经》至今没有应用到社会实践的原因吧!中国传统文化落在“以配祖考”之断言上。然而,中国语言、文字从六十四卦命名来研究,就存在宇宙法则中,人的身心都在这一客观规律中,语言、文字自然有它的灵魂所在,从中国甲骨文开始,是这块土壤、水域、空气成就了中国语言、文字,蕴藏着先祖的智慧和灵魂,也是历史的缩影,让现代人可从语言、文字上了解历史,这是一笔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