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中国航天史上悲壮一幕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乔理

  1992年3月22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人阴霾的日子。

  西昌卫星发射场。乳白色的火箭昂首挺立,中、美、澳三国国旗印在卫星上格外醒目,夕阳映照下显得雪白耀眼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箭身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让人产生一种无法抑制的兴奋!

  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日子,中央电视台为“澳星”发射进行现场直播。在距离约300米的半山腰上,布设着五个摄影点,其中四个点是自动控制的,只有一个点是人工操作,承担这个摄像点摄像任务的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孙志刚及中央电视台的三名同志。

  发射进入“5分钟准备”,孙志刚所在直播小组的同志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摄像机。大地静止,群山肃穆,仿佛一切都凝固了,“点火”!北京时间18时40分,伴着火箭的轰鸣,巨大的“长而捆”火箭底部喷出一团桔黄火焰,“导流槽”浓烟滚滚,火箭微微晃了晃,便不动了……

  桔黄色的火焰渐渐形成烈焰,火舌直往上窜,底部的黑烟骤然升起,山风刮来,红黄色的浓烟顺着风势迎面扑来,有害气体的刺激使人嗓子痒痛,“导流槽”高温的水蒸汽与火箭泄露气体溶成酸雨洒落在身上,阵振瘙痒。烟雨飘摇中,红色救护车驶向现场。与剧毒、燃料拼搏,浓烈的推进剂烟雾,呛得人不住地咳嗽,整个发射场被烟雾和有害气体笼罩,火箭底部的四个防风固定螺栓只有一个在位,400多吨重的火箭全靠一个螺栓支撑,火箭随时都有爆炸倾倒的可能。

  周围的人出现了慌乱,有的在后撤,现场气氛十分紧张,坚守在唯一的这个人工摄像点上的孙志刚,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临危不乱,准确地操作着摄像机,坚守在岗位上。几分钟后,对讲机里传来中央电视台直播总指挥的声音:“火箭故障原因正在查找,现在发射现场传到北京的信号只有你这一路了,中央首长、科工委首长正通过电视屏幕关注着发射现场,你的岗位很重要,要坚持到最后时刻”。一种为事业献身的悲壮的神圣感顿时涌遍了孙志刚的全身,他忘记了危险,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坚持到底、坚决完成任务……”

  孙志刚是一名具有十余年拍摄火箭发射经验的摄像人员。澳星发射前夕,他受国防科工委司令部作试部的点名派遣,由酒泉赴西昌执行这次任务,谁也没想到亿万观众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澳星”发射失败的镜头,中国航天史上这悲壮的一幕是由他操作摄像机拍下来的。

  孙志刚忠于职守,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生命危险,为显示大厅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图像,记录下了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珍贵资料,受到了国防科工委首长的高度赞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某部党委做出了《关于向孙志刚同志学习的决定》,并给他申报了二等功。

  孙志刚成为中国航天史上悲壮一幕的电视拍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