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固化与价值中国汽化——如何玩转价值中国式管理魔方(十一)


 

 

——如何玩转价值中国式管理魔方(十一)

 

价值中国固化

 

最近,价值中国网站的领导,考虑到老博客固有经济利益的保护,提出对已有股票的固化问题。首先,作为价值中国的一名“老博客”,我对网站领导的这种“人文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说句心里话,从个人利益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我是十分愿意自己所持有的股票被网站固化的。可是,如果站在“整体价值中国”发展的这个角度上去看,不利于网站的发展。

笔者以为,如何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才是我们每一个价值中国员工、价值中国股东的最高利益。换言之,如果我们连这个“最高利益”都守不住,一切的一切都是枉然,而新博客的加盟,无疑是在向着这个方向迈进,也就更不要说,现在就将股票固化问题摆出来,对新近加盟和将要加盟的博客不公!难道他们的文章不是通过一定的数量、点击率取得?如果他们也是靠数量、点击率取得——体现对价值中国的贡献率——其权利、贡献率为何要贬值?

笔者知道,这篇文章发表后会招来一些老博客的批判,但我还是觉得依然有站在“整体价值中国”和新博客的立场上,说句话的必要。笔者以为,我们现在做的是一项十分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发财。换言之,如果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实现了这个目标,即便是到最后少收入几万块钱,对于我们每一个价值中国同仁和博客来说,都是件十分荣幸的事!

比如,就有这样一个问题,需要博客与网站共同考虑,那就是老博客每介绍一个新博客进来,从表面上看老博客能够得到一定的积分,获得一定数量的股份,但被引进来的这个新博客,又会从“大蛋糕”上拿走“一块”,而拿走的这一块,或许比推荐者得到的还要大和多。这该怎么办呢?这不是在要推荐人的“命”吗?也正是由于如此,限制了新博客的推荐。

其实,对于具有这种想法的博客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而且,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也是缺乏“广义价值”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股东身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价值中国的股东你应该为新博客的加盟而感到欢欣鼓舞才对。也就更不要说,新博客的加盟并非像人们曾经分析的那样,只是来“分割”。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像是笔者曾经在《价值中国现象与价值中国模式》一文中所分析的道理是一样的。什么意思?这就如同价值中国创建伊始宣布,将自己50%的股份赠送给它的博客,这种做法不但不会使价值中国的总资产贬值,而且还会迅速提升价值中国的整体市值。而从管理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这叫做“水涨船高”而非“水落石出”之法。

价值中国汽化

 

我亲爱的博客股东们你们不妨想一想,一个拥有百万博客和一个仅拥有一万博客的网站那个市值更高?为什么会出现同样的一股,不同的市值?难道连这么点分析能力都没有?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说,先不要谈什么所谓“固化”,而一个没知名度、广泛博客群、点击率又缺乏广告价值的网站是上不了市的。此前能吸引新博客加盟,才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现在,不妨先假设一下,就算目前所有的价值中国“老博客”所拥有的价值中国股票按一定的比率都达到了百万以上,可如果价值中国就是迟迟上不了市,或者说干脆最终就没有上了市而被“汽化”了的话,请问,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固化”,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大家知道,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诚然,由于上述物质是变化的,所以我们也能够把上述“三态”称为“三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上述“三态”均有向其他状态转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而在一般的情况下,其转化顺序为:固化、汽化、液化和汽化、液化、固化。不知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在上述“三化”过程中,缺少“液化”打头的变化。

为什么?因为“液化”一直处于“三化”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液化”既可以向“固化”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汽化”的方向发展。当然,“固态”有时也会直接“汽化”而不用通过“液化”这种“过渡形式”。笔者为何要讨论上述问题?笔者是想通过上述转化关系来说明,上述这些变化状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企业发展变化中也同样存在。

诚然,笔者也想通过对上述变化的认识,确认一下,现在的价值中国正处于何种状态而它又会向着哪个方向转化,最终可能会转化为何种状态。为什么非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人们的是,整个价值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固态,充其量也就是液态(可理解为中间状态),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博客就讨论己之股票的固化,未免有“理想化”嫌疑。

换言之,如果“整体价值中国”都上不了市,而我们现在就在这里谈论“固化”,有何实际意义呢?换言之,我们所谈论的问题是建立在价值中国已经成功上市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分割蛋糕”的基础上,而就是缺乏对“价值中国汽化”的反经济学、反管理学思考。虽然有“未雨绸缪”之一说,但不要忘了,若没有新能量(博客)的介入,价值中国堪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