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元素左右着人体健康
人体通过饮水和食物将周围环境中的化学元素摄入体内参加新陈代谢,使人体内的化学元素与环境中的化学元素保持着一种生理上的动态平衡。水体中的某种元素的浓度符合了人体的生理代谢的需要则有利于人体健康;若其浓度不符合人体的生理代谢的需要则危害人体健康。
一方面,若某地的水体中不含(或者含量太低)某种人体必需的元素,人若长期饮用这种水,则肌体就会发生某种病变。
另一方面,若某地的水体中某种人体必需的元素含量过高,人若长期饮用这种水,则肌体也会发生某种病变。
如:氟离子(F-)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若某地的水体中的F-浓度为1毫克/ 升左右,则基本满足了人体对F-的需求,人若长期饮用这种水,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病;若水体中没有F-或者F-的浓度远远低于1毫克/ 升,人若长期饮用这种水,牙齿就会发生病变——龋齿病;人若长期饮用F-浓度达到或超过5毫克/ 升的水,就会引起牙斑和骨骼损害。
再如:铁(Fe)、铜(Cu)、铬(Cr)等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若某地的水体中不含(或者含量太低)这些元素,则这种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若这些元素的含量过高,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还有,假如所在地的水体中含有某种人体不需要的元素,人若长期饮用,就会受到毒害。如人体中不需要汞(Hg), 若某地的水体中含有汞(Hg)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当然,人体可以通过肝和肾过滤掉一些人体不需要的物质,但是这种过滤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肝和肾的过滤能力,则危害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一个地区其水中的化学元素分布决定着该地区居民食物链中的化学构成。如果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好,水土中缺少人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或者某种元素的含量过高,或者存在着人体不需要的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学元素,都会使得该地区的人体健康受到损害。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上述问题是建立在没有大气污染的古代纯自然的环境的前提下。由于当今大气污染的存在,人类生产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污染元素不仅会通过呼吸道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还会因水在循环过程中把大气污染转移到水体中来,从而间接地改变水中的物质构成,使水质恶化,这样大气污染又会通过转移到水体中的污染来影响人体健康。
不同的元素在人体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文将介绍常见元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