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年招待费相当于中等省,并不奇怪!


在今年的两会上,又有代表提出,政府行政招待费每年花得太多,要紧一紧。其中就有北大校长关于这个问题的呼吁:

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不少地方一边是兴建豪华办公楼,一边是穷人两餐食不果腹,全国每年行政招待费逾2000亿人民币。

其实,许校长引用的数据已经太老旧了,那是2004年的规模。有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招待费耗资3700亿,已经是上面的数字的两倍左右。在北大校内论坛上,贴着北大校长呼吁公务员不要吃燕翅鲍的帖子。

这两天有好事者,从海淀区政府提供的一个发展酒店和接待服务业的可行性报告中翻出一些新闻材料,“据调查,北京大学每年的外事接待费用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清华大学近几年召开的国际会议年平均300-40 0次。” 本来海淀区政府并非要爆北大、清华的光,这纯粹是那些好事的记者搞出来的事。

何况区区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就一定能提供准确的数字呢?北大已经出来辟谣,北大一年接待外宾也就区区几万人,怎么可能花那么多钱?

我对这些所谓项目研究报告的数据一向抱着保留态度,在这个例子里,首先就需要界定什么是“外事接待费”,北大发言人显然理解为接待外宾的费用了,这是一般的狭义理解,以常识来看,这样的统计口径是无论如何与媒体给出的数据不在同一数量级。那么,还有两种可能,其一,所谓外事接待,就是凡接待北大以外的人都算;其二,纯粹是写可行性报告的人的臆测。

如果是第一个说法正确,那么,北大的对外招待费接近一个中等省份可能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因为,北大作为部属重点高校,其行政级别是省部级,北大校长与省长平起平坐,而整个北大的行政管理系统中每个干部都有对应的行政级别,从股、科、处、局一应俱全。国内的高校具有类似特点的又何只北大、清华?这些学校,除开教学功能,其行政体系的运作和政府机构是类似的,因此,在行政花费,特别是对外接待费上相若,不是什么需要惊诧的事。

政府机关招待费巨大,这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从来就不是什么希奇事。国家养着每个干部、公务员,他们的几乎所有费用都是由公家支付的,因为他们是公仆,是为老百姓做事的,所以,老百姓必须养活他们,解决他们一切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当然,作为物质需求,也许每年怎么吃也吃不掉那么多钱的,但精神生活呢,那是更重要也更花钱的,比如,要经常出国考察调研,参观,游览,交流,另外,各级干部的等级要有章法,每个级别的人都有不同的级别待遇,要有尊卑上下,这需要在招待档次上区分出来,而且要拉开档次,让尊者更荣耀,让卑者更有上进的动力。另外,接待外宾,也应尽显我泱泱大国风度,让他们不要小瞧了我们,特别是让那些富裕国家的来访者知道,我们中国人民很行。

如果是第二个说法正确,那就要好好敲打一下某些人了。怎么可以为了上豪华酒店和服务项目就信口胡说呢?很容易理解,这样说,就使海淀区大上快上高档酒店有了很可行的依据了。但是,该区政府就没有想到,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让我们最引以自豪的北大、清华很尴尬,让很多其他行政级别高的大学很紧张,而且很多媒体又开始炒做这事,对于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

不知道这事会怎么发展下去,反正是有人说出来了,总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就盖过去,要想保留清白名声,恐怕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自证清白。让谣言止于证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