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价值,就有一个个人取向的问题了,难怪争执不下。同南北滨江路之争一样,我认为,“滨江价值之争”存在着争论的“点”出现了错位所致。
房,以“江”为贵?
一提到江景房就又会引来争论无数,初来重庆,听人介绍,重庆人喜欢江景房,看江的房子都好卖,而不看江的房子价格要相差一大截,高档与中档,就在看江与不看江中被定了性。
鹏润蓝海不看江,或者说基本上不看江,怎么办?这是当时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之一,他能不能适应市民的口味,能不能打响鹏润地产走出北京的第一炮,说实话我心里直打鼓。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块地,在南岸的某个地方,当第一眼看到这块地,面对宽阔的长江江面,对面的杨家坪码头非常壮观。对这块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在接下来的考察中发现,这里的江景房怎么在销售上都有一些不太顺利,至少与心中想象的“一房难求”不太一致。
这不由得让我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思考,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重庆是个不缺江的房子,按道理来说“江景”的价值不应该被上升到如此的高度。在接下来的走访、考察中一系列江景无敌,却举步维艰的项目逐渐浮出了水面。
看来在重庆,房不以“江”为贵。
房,以“景”为本?
目前,各开发企业都在打造园林景观上舍得花本钱,不遗余力,鹏润地产对过分的追求景观效应,无谓加大购房者购买成本的做法,一直以来都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造什么样的景,即可以最大效率的起到美化社区的作用,又达到最大限度节约造价的目的,这不光是一个“成本控制”的概念,还是一个以业主为本的企业理念,同时,也有一个设计思路与水平的问题。
物业的价值在于“居住”,居住的本质是“生活”。无论是追求繁华的都市生活,还是清静的近郊生活,都与人的生活理解有关;与人在社会中相应的生活地位有关。无论是居住还是投资,都与能否满足用家生活便利的要求有极大的关系。
国美第一城,比周边物业平均价格低20%,是鹏润集团关注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而做出的战略性决定。
鹏润蓝海,在江北核心区域针对“热爱都市生活、追求生活品质的城市年轻精英”打造都市中的品质项目,是鹏润地产做出的战术性选择。
鹏润认为,房应以“生活”为本。
对某种价值给予认可,通常是某一个群体在精神领域与物业属性之间寻找着平衡点,一旦形成契合,物业的销售就达成了。
一个浅显直白的道理:“景观”如是他们选择物业最关键的因素,他们会放弃对地段的要求;当对“灯红酒绿”的生活形成习惯的时候,园林景观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心目中也相应降低;如果,当你存款有限时,可能你就只会关心“大”与“小”、“远”与“近”了。
物业的价值在于“满足生活”,无论市场上产生何种的“价值之争”,其实质就是开发企业对“某种生活追求者”的争夺。如果物业的定位与物理价值形成了偏离,再高的“某种价值”也仅是自我陶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