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门外汉看网(3)谁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奶酪
我们前面说了,中国互联网的奶酪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增长的网络大餐。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初期阶段,是一个探索、尝试网络奶酪迷宫的初期发展阶段。
任何新生事物必须要经过一个认知到认可的过程,互联网也不例外。当人们还不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回事、能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一些互联网的先躯先哲的企业和更多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尝试如何去诠释互联网,如何尽快的让人们熟悉它,认知它。经过十余年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已经基本达到了从认知到认可的目的。
互联网初期阶段奶酪的不断的增长和制造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具有先知先觉、务实创新精神的互联网创业者,以他们自身的独到的商业彗眼和不懈的努力,加上中国互联网初期的发展机遇,使他们的企业成为了今天的几个互联网门户大佬,他们也用不同的形式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说,对中国互联网初期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因此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制造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奶酪。实际这些大型门户类网站采取的就是一个品牌营销策略,获得了更多网民的认可和喜爱,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和增值服务来获得赢利。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奶酪似乎很丰厚,其实不然,如果不能把过去的务实创新精神找回来,去深度的探索和求变,他们的奶酪可能会越来越少。当然,小型互联网企业和个人网站是不敢动他们的奶酪,但目前的个别门户似乎有些迷失,门户之间竞争很正常,要看如何去竞争,在成千上万的奶酪中如果总是围绕着几块现在看来很大实际并不是最大(更大的要通过求变、探索发现)的奶酪中去撕杀、拼抢,我很担心,未来不排除会出现两败俱伤或某一方倒下的局面。个人肤浅的认为,门户们既然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几块大的奶酪,就一定有能力去发现和制造更大的奶酪,而不是固守在现有的几块奶酪中去相互掠夺,这对谁都很危险。当然,创新、求变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有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宁可冒着牺牲的危险去战斗在未来的战场上,去夺取更多的堡垒,也不应该固步自封的退守在既有的城堡内,面临堡垒有可能会慢慢被瓦解的危险。但愿这是一个互联网门外汉的杞人忧天的肤浅幼稚之言。其实就是希望门户们用他们的平台优势去寻找、发现、制造更多的互联网奶酪,让我们的网络大餐能更丰富。但求变和膨胀扩张是两个概念,我们希望看到门户们的扩张,寻找和制造更多的奶酪,但膨胀扩张的前提是原有的核心服务必须是坚不可摧。如果现有的城堡还没有完全牢固,而过分自信的膨胀扩张,同样也很危险。
2、IT技术层面的专业人士永远是互联网奶酪迷宫中的工程师,网络精英工兵。没有他们的参与和奉献,互联网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迷宫,我们也永远找不到网络奶酪。中国互联网的奶酪中,他们参与和制造的份额其实更大,只不过网民们不是很了解罢了。这些IT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寻找和制造奶酪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提供技术层面的服务,就好比他们在网络迷宫中为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只提供交通工具,他们只研究怎么为企业在迷宫中的行走提供便利的行程工具,能不能找到奶酪他们不参与,只收取“运费”,他们因此也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另一种奶酪。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他们以自己的技术专长直接参与到互联网企业的经营,还是比方,就好象他们作为网络工兵,与其他互联网企业或自己成立公司参与迷宫的行程中,他们不收“运费”,与企业共存亡。我们这里把IT和互联网区分开来。我们认为IT是基于计算机本身的技术层面的行业,而互联网则是包含IT在内的网络技术、网络运营层面的宏观行业。作为IT技术的专业人士,他们在互联网的奶酪迷宫中有时是扮演多元化角色的,是以不同的形式来诠释自己的身份。当然,我们这里只是把专业的技术开发服务的互联网企业重点说明,由他们制造和产生的网络奶酪实际更大。未来他们的开发能力会更大,只要有互联网存在,只要有网络奶酪、网络迷宫存在,只要有寻找网络奶酪的行程工具需求,就有他们的追求。更可敬佩的是,这些专注行业本身的技术服务型的企业,他们在获得了自己奶酪的同时,也帮助了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迷宫行走的更多捷径使用的工具,虽然这种帮助是有偿帮助,但并不影响他们对互联网作出的贡献。相发,对那些直接参与互联网企业经营的IT技术工程师们,我倒是有一个希望和建议: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多面手,那么就不要IT、互联网两个都要参与,要看看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现在太多的IT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太过自信的相信自己的多面手的能力,想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直接参与互联网创业,本身定位就有问题,这是当前许多IT技术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一个误区。如果我们能够把太多的精力、时间、资金,太多的苦和累去放到我们的自身的专业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上,用我们开发的成果去为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提供服务,为他们的网络奶酪迷宫行程提供快捷工具,收取“运费”,我们照样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网络奶酪,甚至更丰厚。但愿有一天,这种IT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误区能被有效的调整和纠正,那将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幸事。
3、还有一部分互联网行业的中坚力量--中级网络公司、与传统行业结合服务的中型网站。他们的参与和制造能使互联网的奶酪越来越大,越来越吸引人。这类公司和网站都以务实创新的服务精神,专门针对现实生活和传统行业寻找网络服务赢利点。正是这类网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让网民看到了互联网不仅仅只有门户,不仅仅只有娱乐,也让有各种网络服务需求的网民能够获得真正的服务帮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真正的务实的把现实生活、把传统行业与网络有效结合操作的互联网企业才是未来互联网奶酪迷宫中最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坚力量。由他们源源不断的务实创新而寻找、制造产生的互联网奶酪将更大,更吸引人。因为他们以网民为王,真正的以网民的使用需求为服务根本,他们不贪求做大做全,只求做精做专,专注而不盲目扩张永远是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可以想象一下,在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奶酪迷宫中,类似携程、中华英才网、网盛等这样的奶酪何止成千上万,奶酪迷宫中有的是奶酪,就看你怎么去寻找,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模式去寻找。与现实生活、传统行业有效结合、以服务网民为根本产生的互联网企业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现在这种主流趋势也许还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太多的传统行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互联网的先锋企业们共同造势来进行有效引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前面谈到的中国互联网初期阶段发展的后遗症----娱乐为王。我们需要娱乐,但如果不改变这种娱乐为王的发展现状,中国互联网的企业们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可能会始终徘徊在网络奶酪迷宫的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而互相残杀,而看不到迷宫的不远处将有更多、更大的奶酪。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已经意识到和发现了网络奶酪迷宫中还有太多的更大的奶酪,他们也开始务实创新的行动起来。真心希望这些有远见的互联网企业在网络奶酪迷宫中能走的更远,找到更多更大的奶酪,以他们的先锋示范效应来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去重新定位自己的网络奶酪迷宫行程计划和行走方案,都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奶酪。
4、互联网行业中还有一群草根力量----个人网站和小型网站。这是互联网行业中最容易被忽视而恰恰是最不可缺少的核心基础力量。也许他们各自寻找、制造贡献的网络奶酪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大,但正是这些网络奶酪迷宫的身先士卒的开拓创业者们的参与,才让网络迷宫中有了太多的可供参考的行程路线。他们随时冒着走向迷宫死亡之路的危险、以一种勇于牺牲和奉献的创业精神去探索、去求证更多的迷宫之路。这种创业精神也让许多的草根创业者们在网络奶酪迷宫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奶酪,虽然不是很大,但他们很知足,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保证最基本的奶酪供给,才能有体力、有精力、有机会去寻找更大的奶酪。可以说,互联网不能没有这种草根力量,由这些草根创业者们聚合产生的网络奶酪同样巨大。更重要的是,由他们聚合而产生的对互联网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就没有互联网的和谐发展,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为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太多的可以总结、借鉴的发展模式,为网络迷宫的探寻提供了太多的可以参考的行走路线。当然,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阶段,也避免不了草根创业者们有不和谐发展的情况。还有一些真正务实、创新的先锋开拓者们、草根站长们由于技术、资金、政策等瓶颈问题而无法强势发展起来。当前中国互联网真正针对草根创业者的有效整合服务措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从技术、团队、融资等方面来给草根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式的务实的服务,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如果能够把草根的力量真正的挖掘并使他们爆发出来,如果能为这些勇于牺牲的网络探索者们在寻找网络奶酪迷宫的行程中提供真正的扶持、辅助,相信这些草跟创业者将会找到更多、更大的奶酪,不仅仅是满足于自身的奶酪,他们将会发现更多的适合他人的奶酪。做为互联网的草根创业者们,我们应该团结统一行动起来,从自身去务实探索,如果我们能通过有效沟通、探索、求变、创新、尝试、、、、、、,用我们共同的努力去为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所能遇到的一系列技术、团队、融资等问题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服务模式,让草根们的创业从此不再那么难,那将是所有草根们的幸事,中国互联网的幸事。这就需要草根创业者们首先要联合起来,现在也有这样形式的聚会、座谈、联谊等沟通活动,但远远不够。沟通的深度也不够,我们每个草根创业者都不缺少创新能力和激情,我们在一起聚合更多的是应该探讨如何联合起来,为自身的一系列共性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去寻找出一个共性的使用途径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探讨一些空洞的理论层面的问题。每个草根创业者都有自己的特有的网络奶酪迷宫的行走的主见和方法,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无止境的。我们草根创业者们更多的探讨的主题应该是我们在网络迷宫的行走过程中如何避免不走向死亡之路,如何为我们未来各自的迷宫行程创新出一个个加速行程的共性使用工具方法。如何搭建一个务实有效的共性使用的工具平台这是最关键的,这是关系到草根未来创业成败、关系到中国互联网的和谐发展的核心问题。草根们不怕牺牲,我们有这种奉献的精神,但我们不提倡用更多牺牲来换取新的奶酪,我们要自发的自律的联合起来,为我们自身去搭建一个共性服务的平台,一个有效清除我们网络奶酪迷宫行程中障碍的共性使用工具的平台,这是我们当前草根们最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以上在积极和谐条件下总结产生的奶酪我们称之为真实的奶酪。
5、在中国互联网的奶酪大餐中,在奶酪迷宫中,还有一种奶酪,我们定义为虚幻的奶酪,若有若无的奶酪。为什么这么说,个人肤浅认为,娱乐经济、时尚经济是虚拟奶酪的最集中体现,也是部分风投们热衷的投资范畴。我们始终承认互联网不能没有娱乐经济,不能没有时尚经济。娱乐和时尚也确实是互联网行业中有可能回报最快的赢利形式。但这种娱乐和时尚本身就存在一个阶段性发展的问题。互联网任何一种娱乐和时尚服务新产品都是基于网民的兴趣而产生的。而兴趣多元化、多变性则使得娱乐经济、时尚经济从开始产生就注定它是一种虚拟的奶酪。也就是说,它可以成为一个真实的奶酪,也可以成为一个梦幻的奶酪。现在的网民太善变,昨天喜欢博客,今天喜欢视频,明天就会去喜欢视频+博客=视博。即使兴趣不会改变而是增加,但很难让网民对一个网络服务产品始终情有独衷,除非给他们一个必须使用的理由。而娱乐经济和时尚经济出现的网络服务产品,有可能会把时尚的变成实用的而持续存活下来,也有可能是昙花一现,随着网民的兴趣的淡化而慢慢的消亡。恰恰是这种虚拟的奶酪,让部分风投和互联网创业者们疯狂的照般、跟风、抄袭、、、、、、,因为这个虚拟的奶酪最后是否能形成真实奶酪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风投们和创业者们在操作过程中就已经达到了各自的目的,获得了各自的经济回报。这样说并没有指责某些风投和创业者的意思,选择投资和创业模式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政策、法规。但如果过分的追求这种虚拟的奶酪,就会让互联网显得更混沌。我们允许这种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虚拟奶酪的探寻模式,但我们不赞同它成为主流趋势。这种虚拟奶酪会永远存在于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但不能成为风投门、创业者们过于热衷的主流追求。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如果你要制造娱乐产品、时尚产品,你就应该时刻的提醒自己:我是否希望这个虚拟的奶酪变成真实的奶酪、这样的奶酪因网民的兴趣使用习惯善变影响而能让你享用多久、是否想过能不能接受面对奶酪真的变成了虚幻奶酪的现实、是否想过最后必定只会存在的3到5家网站中是否会有你、为什么应该是你、、、、、、。当然,我们还是重申一点,我们不排斥娱乐经济、时尚经济,也不抨击任何企业和个人,只是想善意的提醒太多的缺失创新精神、持续发展经营战略的互联网创业者们----互联网的虚拟奶酪是网络奶酪迷宫中一块永远存在的特殊的网络大餐,但不是谁都能吃得到,你在选择寻找这样的虚拟奶酪之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我能不能具备综合能力来消化这块若有若无的虚拟奶酪,我是否赌得起。如果输不起,赌不起,明确了这不属于你的奶酪,撤出来,这很好,适合你的奶酪有的是,何必强求一块呢。许多互联网创业者实际根本就不适合走这条网络迷宫之路,甚至是死亡之路,但却偏偏强求,自取灭亡。网络奶酪迷宫中的奶酪有的是,我们不缺乏创新能力、不缺乏技术、团队,我们如果把寻找这种虚拟奶酪的精力全部去开发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真实奶酪,结局也许会完全不同。我绝对有理由相信,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战略投资而言,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商业共性本质特点也许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很明显,但选择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真正以网民为根本的创新型互联网新企业为合作伙伴也一定是他们的投资的最高境界。
6、互联网奶酪中还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变质的奶酪。不言而喻,黄、赌、传销、欺诈、弄虚做假、恶意炒做、违规操作等不和谐的网络操作行为导致了网络奶酪迷宫中存在着大量的变质的奶酪。这种奶酪无论互联网发展到什么阶段都是我们所不屑追求的和极力铲除的。互联网 的网络大餐中我们有的是积极选择,绝对不能让这些变质的奶酪而玷污了网络迷宫中的空气质量,我们会经过全体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努力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通往变质奶酪的迷宫之路堵死,把发现的变质的奶酪铲除。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要让网络奶酪迷宫中有营养的真实的奶酪多一些,让虚拟的奶酪少一点、变质的奶酪基本铲除。让中国的互联网的发展变得更加和谐。
每一个有志于互联网创业的个人和企业,都有资格和能力到网络奶酪迷宫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网络奶酪,我们都有资格去动中国互联网的奶酪。是寻找真实的奶酪、还是寻找虚拟的奶酪、还是寻找变质的奶酪,选择、决策的权力在你自己手中,未来要走一条什么样的网络奶酪迷宫之路,需要你审时度势的做出选择。但愿每一个互联网的创业者都能够做出自己的无悔的选择。
《互连网门外汉看网》系列文章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追究相关侵权责任。
原创首发-----艾瑞网----李强的专栏 http://column.iresearch.cn/u/hnlq222/archives/2007/19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