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纯粹精神需要,但是几乎所有的精神产品都与物质产品脱离不了关系。而且,物质需要的基本满足始终是产生纯粹精神需要的基本前提。因此,没有物质也就不会有纯粹精神。正如《庄子》中“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的观点也表明,性格(精神)是在生命的存在之后才产生的。
无论是物质的需要还是纯粹精神的需要都是需要通过消耗性格能量——精神能量——智能来实现的。
按照性格能量哲学的观点,生物存在的唯一依据便是能量的吸收与释放的周期性规律,而且这个周期通常不超过日月交替的一个周期——一天。性格能量的种类以及总能量分配于若干种性格能量中的差异则是造成物种间本质差异,包括同一物种间不同个体之间微妙差异的根本原因。
由于每个人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内每天摄入的食物能量基本上接近于一个恒数,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只要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上消耗的性格能量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情况下,用于消费的性格能量也就基本上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数字上。因为,人类消耗性格能量的方式归根结底可以归总为三大类:工作、学习、休闲。这里所说的休闲具有广义休闲的含义,它包括了一切自由、自主的行为方式。在现代人的休闲生活中,消费无疑成为了最重要的生活课题。
正因为用于消费的性格能量是一个恒数,而且无论是物质的需要还是精神的需要都是需要通过消耗性格能量来实现的原因,物质及其相关信息所消耗的性格能量越多,可用于纯粹精神需要的性格能量就必然越少,反之则越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新类别产品的市场发展初期由于消费者对产品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以及对各品牌产品品质和服务差异的认识缺乏因而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产品和企业声誉的考察方面的原因,以及在成熟行业消费者将更多的品牌形象——文化形式及其内涵作为购买决策中品牌选择的决定性依据的缘故。
[公告]草树先生可为企业界提供品牌战略研讨与培训免费服务,有需要的企业可来电联系。
作者简介:草树先生-刘伟雄——品牌战略与消费动机研究自由学者,品牌道家学派首倡者,性格能量哲学、BICC(品牌形象分类组合)、BPD(品牌定位识别)、SCOG(品牌战略规划模式)、消费能量守恒等理论创始人,现为广东营销学会企业营销发展战略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究部代理部长 。广州电话:13725218091 http://www.v19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