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大省浙江身陷外资收购圈套


    浙江作为一个啤酒大省,却没有一个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在新一轮并购浪潮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浙江啤酒如何走出困境?

华润雪花宣布2006年产销量率先突破500万吨,多年不变的中国啤酒业格局即将改变。“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产销量为530. 5万千升,占整个行业销量的15.1%上月,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群对外界表示:华润雪花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啤酒公司。颠覆了青岛啤酒中国销量第一。
   
这一消息对浙江啤酒界来说感慨良多。

外资巨头“强奸”浙江啤酒

19924月,印尼籍华商黄鸿年的中策公司,在杭州并购了效益尚好的杭州啤酒厂。这次事件被称为中策现象并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国人希冀于这样的并购能给当时处境尴尬的国有企业带来福音。
   
2006724,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宣布以人民币3.38亿元收购浙江银燕啤酒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同一天,世界啤酒老大英博集团也宣布:浙江衢州新国光啤酒有限公司、英博,以及英博在浙江温州的合作伙伴金可达集团,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英博及其合作伙伴金可达集团将拥有新合资公司72.4%的股权。两大啤酒巨头在浙江攻城略地,互不相让。
    3月1,第一瓶由杭州千岛湖啤酒公司(千啤)贴牌生产的日本麒麟啤酒,在有“
天下第一秀水美誉的千岛湖畔下线。作为世界500强下属企业和亚洲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日本麒麟麦酒株式会社由千啤为其在华东地区贴牌生产的代价是,以股份转让和单向增资的方式注入3.0518亿元人民币参股千岛湖啤酒25%的股份。至此,浙江啤酒业最后一个规模企业,也毫无悬念地走向与巨头合资并购之路。所不同的是,这次的重组,合资公司的名称仍然是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区别还在于,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晓峰带领的千啤团队仍占有75%的绝对控股权。

浙江啤酒被“强奸”不是滋味

几天前,和几个朋友去西湖边某酒店就餐。酒店促销小姐竭力向他们推销雪花啤酒。朋友以雪花是北方啤酒为由再三谢绝,谁知促销小姐说,这是杭州的雪花。令人感到新鲜的是,促销小姐自始至终没有推销同一集团下面的中华啤酒钱江啤酒或者西泠啤酒。而笔者在华润雪花(中国)有限公司的网站上仍将中华等品牌列入其中,作为其区域性品牌战略的组成部分。
   
或许是一种巧合,从杭州啤酒厂被并购后,啤酒业成为浙江省并购重组最频繁的行业。在千岛湖麒麟牵手之前,浙江省年销售量在10万千升以上的啤酒企业除千岛湖外共有9家,全部被国内外啤酒巨头纳入囊中,其中被外资公司并购居多。
   
并购狂潮的结果似乎令人尴尬:凡是被兼并的主要啤酒企业都出现了大幅减产,而惟一一家增产的啤酒企业却没有一分钱外资,中华钱江等本土知名品牌则似乎陷入了边缘化的境地。而如今浙江剩下的本土品牌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如慈溪的杭州湾啤酒、诸暨的越凤啤酒等。

浙江啤酒傍外资壮大自己?

    在浙江省啤酒工业协会的一份工作总结中看到:继比利时英博集团涉足宁波KK集团和温州金狮啤酒集团之后,20043月,华润集团进入钱啤华润70%的股份控股,给新公司注入3500万美元现金,实行合资经营。同年6月,英博集团出资5320万美元,收购了石梁啤酒”70%的股份,以116倍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价格成交。12月,西泠啤酒有限公司加盟华润,新组建的合资公司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由华润控股占70%,西泠出资占30%。燕京啤酒继控股浙江仙都之后,又于20042月以276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举牌入主丽水碧湖啤酒有限公司。国内外啤酒大鳄再度登陆浙江,使啤酒行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乐观者认为,国内外巨资的涌入,使外界对做大做强浙江啤酒业充满了期待。他们认为,引进外资,借梯登高,是发展和壮大民族啤酒品牌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国内企业国际化和跨国公司本土化的重要通道,实现双赢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现出非常担忧的心态:未来浙江自主的啤酒品牌很可能会全部消失。

        链接 点击: 商标,最昂贵的知识产权!

               宗庆后拿“娃哈哈”商标当赌注

               叶征潮代娃哈哈宗庆后大哭四声!

               达能VS娃哈哈  后果离婚?

               播客啤酒、饮料商标转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