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用加息来解决证券市场资产泡沫化的问题,远不如使用市场化手段有效。
主持人:还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大幅的加息,特别是给定期存款加息。不要逼那些在银行里面待着准备养老的钱,为了避免贬值而被迫进入股市,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张长虹: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首先来说,到现在为止,进入银行储蓄的的资金与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相比,是高了,而不是低了。要改善现在储蓄“一股独大”的状态,是我们长期的一个过程。因为长期高储蓄带来银行高风险,使得整个金融体系都处在不安定的状态。所以现在资金正在进行这种调剂的话,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把资金压在储蓄上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加息与否。我觉得不应该因为股市本身而决定是否加息,加息政策要考虑到整个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如果是因为宏观经济过热而加息,我觉得这是无可非议的。在我们现在这种状况下,引起流通性过剩并不是一个利息过低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当人民币加息时,肯定会进一步的刺激人民币和美元利差减少,并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从而导致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增加流通性过剩。
主持人:但是周小川提出,央行要关注资产泡沫化?
张长虹:关注泡沫化,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直接提出用加息来解决证券市场资产泡沫化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意义是不足的。在证券市场市场没有那么复杂,事实上当我们证券市场选择品种更加增多,我们有更多的上市公司上市,比如我们有备兑权证这样一些对冲工具,我们可以消化一些进入的投机资金,这样都可以防止市场热度的出现。所以在现在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性要比讨论加息要好得多。
主持人:您觉得股指期货出台对市场降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吗?还是会加大市场震荡情况?
张长虹:我认为股指期货还有将来一些备兑权证的出现,事实上都起到了分流市场资金的作用,所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股指期货的推出都会使现在市场单向牛市受到一定的抑制。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和您探讨一下,全民炒股要挟政府不敢对股市调控?
张长虹:我觉得现在股市首先离全民炒股还非常远。第二,现在政策调控的方式和历史上是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政策调控的目的是打压指数,而打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参与者利益受损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政府和一部分投资者利益的对立。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大量市场化的手段来分散化解风险,所以这样就刚才说的要挟来说,没有很大的意义了。因为在完全单向性的市场中才有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未来有足够多的工具可以来改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美国纳斯达克从5000点跌到1000点的时候,也没有形成巨大的对抗。所以我觉得我们投资者、新进入者承受能力要加强,另外在未来,我们用市场化的方式,产生更多的一些消除风险的工具,也会大大的减缓纯粹靠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控价格的方式。我觉得未来股市不存在调控价格的行政调控,它完全可以用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来改变这种状态。
主持人:有人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化经济,所以当它用市场化手段无效时,还会用行政化的手段?
张长虹:行政化的手段其实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有一定程度的采取,但是要看基于什么样的风险放大,以及风险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我的感觉是,即使是宏观调控,已经和历史上简单打压指数的方式有一定区别了。尤其是考虑到目前的市场,是一个转型中的证券市场,或者是较长期的财富积累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就我们现在的分析,政府不会用强硬的手段来打压股市,我觉得恰好相反,政府会以好的方式来引导,把全社会普通公民的投资热情引入证券市场中来,最后形成良性的证券市场长期的发展,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9、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
主持人:华生近日发表关于市场过热的长文,而海外投行要求政府立刻采取强力措施调控市场,否则泡沫继续放大,一旦崩盘就要比2001年崩盘还要严重?
张长虹:居安思危是可以的,危言耸听是不可取的。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我愿意相信,我们整个市场通过这20年的发展,它的很多国际规则不断的引进,事实上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比我们想象要强得多,所以不能简单去考虑,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种简单的限制会成功过。因为政府行政手段无外乎就是抽走哪一部分的资金,或者是限制一部分的开户,行政手段都是刚性的,但是我想首先要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化的手段,包括大规模优质企业上市。很好的利用市场这样一股投资热情,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资源和证券市场资源高效配置。我认为现在正是积极的时候,而不是消极的时候,还不是认为证券市场要出大规模风险的时候。
主持人:您认为政府不会用发“评论员文章”这种方式来进行调控?
张长虹:我觉得评论来加强风险教育是可行的,但是不会说是股市如何如何。因为我们股市现在正在充满了变数,中间正在发生着重大和深刻的变革,所以我估计这种情况,应该说是即便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目的和效果都不同。
主持人:请您再总结一下您今天的观点。
张长虹:首先我要评价,证券市场到现在为止,仍然是积极和正面的。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是给证券市场全面信心的一种表现,是我们整个社会居民资产的一种积极调整的方面。但是由于这样的调整,大量的投资者没有受过相应的投资知识和风险知识的教育,所以使得一部分的投资者带有盲目乐观的想法进入市场,这有可能成为市场将来潜在的风险。另外一个,有一部分的投资者甚至把自己将来安身立命的钱投入市场,这在市场将来出现正常的波动,就会引起他们自己生活的困难,甚至是社会一些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所以我觉得,积极的进行投资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逐步强化,在他们开户的时候,在他们操作的时候进行投资者警示都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另外一方面,随着投资者规模的扩大,我们给证券市场更多的一些避险工具和分流资金的工具,使得这样一些因素成为市场上积极的因素。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是第一选择。至于说打击违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的打击,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方面。所以我觉得证券市场正在发生积极有利的变化,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我们还要给市场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我相信证券市场和我们中国经济都同样有更大的发展。所以转型过程中,我们不要以历史的指板数点位来思考现在的市场,而是用整个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位置,来考虑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市场,这样是更积极和合理的。
所以股市在这样一个点位不是今天讨论的问题,所以我今天也不在讨论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我们下次访谈再见!
主持人:还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大幅的加息,特别是给定期存款加息。不要逼那些在银行里面待着准备养老的钱,为了避免贬值而被迫进入股市,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张长虹: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首先来说,到现在为止,进入银行储蓄的的资金与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相比,是高了,而不是低了。要改善现在储蓄“一股独大”的状态,是我们长期的一个过程。因为长期高储蓄带来银行高风险,使得整个金融体系都处在不安定的状态。所以现在资金正在进行这种调剂的话,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把资金压在储蓄上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加息与否。我觉得不应该因为股市本身而决定是否加息,加息政策要考虑到整个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如果是因为宏观经济过热而加息,我觉得这是无可非议的。在我们现在这种状况下,引起流通性过剩并不是一个利息过低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当人民币加息时,肯定会进一步的刺激人民币和美元利差减少,并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从而导致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增加流通性过剩。
主持人:但是周小川提出,央行要关注资产泡沫化?
张长虹:关注泡沫化,但是我们看到有些直接提出用加息来解决证券市场资产泡沫化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意义是不足的。在证券市场市场没有那么复杂,事实上当我们证券市场选择品种更加增多,我们有更多的上市公司上市,比如我们有备兑权证这样一些对冲工具,我们可以消化一些进入的投机资金,这样都可以防止市场热度的出现。所以在现在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性要比讨论加息要好得多。
主持人:您觉得股指期货出台对市场降温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吗?还是会加大市场震荡情况?
张长虹:我认为股指期货还有将来一些备兑权证的出现,事实上都起到了分流市场资金的作用,所以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股指期货的推出都会使现在市场单向牛市受到一定的抑制。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和您探讨一下,全民炒股要挟政府不敢对股市调控?
张长虹:我觉得现在股市首先离全民炒股还非常远。第二,现在政策调控的方式和历史上是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政策调控的目的是打压指数,而打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参与者利益受损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政府和一部分投资者利益的对立。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大量市场化的手段来分散化解风险,所以这样就刚才说的要挟来说,没有很大的意义了。因为在完全单向性的市场中才有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未来有足够多的工具可以来改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美国纳斯达克从5000点跌到1000点的时候,也没有形成巨大的对抗。所以我觉得我们投资者、新进入者承受能力要加强,另外在未来,我们用市场化的方式,产生更多的一些消除风险的工具,也会大大的减缓纯粹靠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控价格的方式。我觉得未来股市不存在调控价格的行政调控,它完全可以用市场化手段引导资金来改变这种状态。
主持人:有人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化经济,所以当它用市场化手段无效时,还会用行政化的手段?
张长虹:行政化的手段其实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有一定程度的采取,但是要看基于什么样的风险放大,以及风险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我的感觉是,即使是宏观调控,已经和历史上简单打压指数的方式有一定区别了。尤其是考虑到目前的市场,是一个转型中的证券市场,或者是较长期的财富积累在证券市场中的表现。就我们现在的分析,政府不会用强硬的手段来打压股市,我觉得恰好相反,政府会以好的方式来引导,把全社会普通公民的投资热情引入证券市场中来,最后形成良性的证券市场长期的发展,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9、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
主持人:华生近日发表关于市场过热的长文,而海外投行要求政府立刻采取强力措施调控市场,否则泡沫继续放大,一旦崩盘就要比2001年崩盘还要严重?
张长虹:居安思危是可以的,危言耸听是不可取的。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大规模使用情况下,就强行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这也是不可取的,这会使我们的政策连续性受到很大的破坏。我愿意相信,我们整个市场通过这20年的发展,它的很多国际规则不断的引进,事实上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比我们想象要强得多,所以不能简单去考虑,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种简单的限制会成功过。因为政府行政手段无外乎就是抽走哪一部分的资金,或者是限制一部分的开户,行政手段都是刚性的,但是我想首先要大规模的应用市场化的手段,包括大规模优质企业上市。很好的利用市场这样一股投资热情,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资源和证券市场资源高效配置。我认为现在正是积极的时候,而不是消极的时候,还不是认为证券市场要出大规模风险的时候。
主持人:您认为政府不会用发“评论员文章”这种方式来进行调控?
张长虹:我觉得评论来加强风险教育是可行的,但是不会说是股市如何如何。因为我们股市现在正在充满了变数,中间正在发生着重大和深刻的变革,所以我估计这种情况,应该说是即便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目的和效果都不同。
主持人:请您再总结一下您今天的观点。
张长虹:首先我要评价,证券市场到现在为止,仍然是积极和正面的。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是给证券市场全面信心的一种表现,是我们整个社会居民资产的一种积极调整的方面。但是由于这样的调整,大量的投资者没有受过相应的投资知识和风险知识的教育,所以使得一部分的投资者带有盲目乐观的想法进入市场,这有可能成为市场将来潜在的风险。另外一个,有一部分的投资者甚至把自己将来安身立命的钱投入市场,这在市场将来出现正常的波动,就会引起他们自己生活的困难,甚至是社会一些不安定因素的产生。所以我觉得,积极的进行投资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逐步强化,在他们开户的时候,在他们操作的时候进行投资者警示都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另外一方面,随着投资者规模的扩大,我们给证券市场更多的一些避险工具和分流资金的工具,使得这样一些因素成为市场上积极的因素。采取市场化的手段是第一选择。至于说打击违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的打击,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方面。所以我觉得证券市场正在发生积极有利的变化,我们要居安思危,但是不要危言耸听,我们还要给市场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我相信证券市场和我们中国经济都同样有更大的发展。所以转型过程中,我们不要以历史的指板数点位来思考现在的市场,而是用整个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位置,来考虑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市场,这样是更积极和合理的。
所以股市在这样一个点位不是今天讨论的问题,所以我今天也不在讨论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我们下次访谈再见!
点此进入主站实力操盘强悍推荐牛股http://www.5b6b7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