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讲坛第三十一讲:改革家张居正
主持人: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广州讲坛学术报告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第六届矛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老师到广州讲坛做学术报告会。熊召政老师曾经担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熊召政参过军下过乡经过商,1979年以长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步入文坛,荣获当年中国首届新诗奖,翌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熊召政老师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在新诗旧体诗词、散文小说诸多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2005年10月,熊召政老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学创作特别贡献奖”,并被评选为当年湖北十大新闻人物。熊召政老师耗十年心血创作的试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荣获第六届矛盾文学奖,湖北省政府特殊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第五届屈原文学奖,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大型历史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正在拍摄当中,正在杭州进行拍摄电视剧。演员唐国强演张居正。今天,熊召政老师给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家张居正》,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熊老师给我们讲课!
熊召政:感谢广州市委宣传部邀请我到广州来和广州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一次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家张居正》,这是市委宣传部小陈跟我说的,他问我讲什么,我说讲张居正,他说就叫《改革家张居正》,我还是第一次用这个题目为张居正的事情做一个专题演讲,我欣然应诺,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也比较能够恰当地表达张居正的功绩。广州对中国的改革是开风气之先的,在广州的土地上讲一位古代的大改革家,我很高兴。
熊召政: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张居正的生平,他嘉庆三年1524年出生,1582年万历十年去世的,享年58岁。他23岁嘉庆26年中进士,留在京城。他在太子监翰林院里面当一般的研究人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科院当一个政治研究所当一个研究的人员,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从政的典范,他一辈子没有当过地方官,一辈子都在研究机构里面,或者在国子监里面相当于北京大学的学校里面当教务长,从教务长的身份42岁的时候龙庆元年当了副宰相。首府明代的自从胡惟庸案之后就没有宰相一说,就改成首府制,首府的意思就是皇帝的首席顾问,背顾问之职。次府、府臣最多的时候在同一届政府里面有5、6个人,少的时候就是一个首府、次府,张居正当次府的时候在龙庆元年是有4个人,一个首府,4位次府,他排在最末,资力最浅,才42岁。到了龙庆2年以后,他次府45岁的时候,他48岁,龙庆6年的6月份,他就当上了首府,他当了6年的相当于今年国务院副总理,其中有三年是常务副总理,接着当了十年的总理。这是我用今天的官职来阐述,他在主持国家的政务16年时间里,后10年几乎是一个摄政的角色。这16年的时间让他在权力的最高峰。以上是他简单的经历。
熊召政:第二,我想讲一下张居正上任首府之前的明朝局势,从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开始,一直到宣德这样五六个皇帝的时候,明代的政局基本上是清明的。从朱元璋到孙子建文帝4年,到他的儿子从篡位燕王朱棣永乐皇帝,真正留下美誉的是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朱元璋的第5个儿子燕王。然后所有的皇帝,从明代第3个皇帝开始,到最后在煤山吊死的崇祯皇帝,全部都是燕王朱棣的后代。他有22个儿子,最终是整个大明的政权在他第5个儿子里面延续。在张居正上任之前快将近200年的时间里面,明朝的政局从贞德皇帝开始,每况愈下。武宗是15岁当皇帝的,他从小非常调皮,喜欢玩,如果我们要写一个搞笑的关于皇帝的电视剧,大概没有比武宗更胡闹的人了。他倒真是一个很率真的人,如果让他一辈子行伍出身,他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元帅。就像我们说的李后主他如果当文人将是一个很出色的诗人一样,但是他们绝不是一个好皇帝。
熊召政:上任以后他身边有8位从小陪伴长大的太监,这8个人中摆在第3的就是后代臭名昭著的太监刘瑾,他当皇帝以后明代的悲剧就开始的,让这么一个孩子当皇帝,因为振宗(音)是皇后生下来的时候,在明代之前很多的太子并不是皇后生的,有的是宫女和妃子生的,唯独只有他是太后生的,他是无可置疑的接班人。他在位18年,33岁死,15岁继位,他继位的时候就是逮蟋蟀抓鸟都很喜欢,但是对政事不喜欢。因为皇宫里面不好玩,管他的人很多,他的祖母、妈妈都在,这些人总是管教他,结果他盖了一个行宫后人称为“豹房”里面玩,只有这8位太监可以进这个“豹房”,所有的大臣都没有办法进去。所得到的一些关于朝廷政局的一些信息都是失真的,因为这些太监有的东西不报给他,他就不知道了。
熊召政:这孩子胡闹到什么地步呢,哪个地方音乐好听他就要找人唱歌,他什么都玩。这个时候,整个明代的文官集团就是他父亲留下来的这一帮大臣还非常正直的,其中的户部上疏姓韩,他看到皇帝这个样子,过去是永远不能反皇帝的,皇帝再错也得在他身边找小人,所谓“清君侧”,一般来讲都是采取规劝皇帝,让政治重新清明的一种说法。这个姓韩上疏就让他手下的小官给武宗写了一个上笺,就是“清君策”要把这“8只虎”赶掉,像张勇、刘瑾等等这么几个人杀掉,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言辞严厉的奏章,吓得哭了起来。第一,这个奏章是韩上疏写的奏章,他联络所有的正部级领导干部以上20多位集体签名,这20多位如果不干了,这个政权就完蛋了,皇帝着急了,不知道怎么办。为什么他会有这种表情呢?因为这8个人他一分钟都离不开,他们每天都陪着他玩。这20多个替他治国的大臣赶走也不行,国家就没人治了,两难之下他自己吓得哭了。这8个太监本来已经害怕了,看到武宗哭起来了,他就一起跪倒“这些人很坏,在离间我们君臣关系”,皇帝说“那怎么办?”他说“你处分他们”,皇上说“我怎么敢处分他们呢?”这个时候皇上还是一个孩子,他更多的是想到玩,没有想到动用自己皇帝的权力。太监们说“你处分他们,他们保证不敢闹事。”就这样,皇帝道旨,把写奏章的李梦阳贬官让他回籍,这一弄以后,当时在朝的五位大学士,相当于国务院的总理府总理集体辞职,皇帝又慌了,说这个怎么处理呢?刘瑾说非常好处理,不难。这里面不能全部辞职啊,里面有一位李东阳,他平常棱角圆一些,不像其他的大臣那样有原则性,就把李东阳留下来了,就一下子让五位首府次府一次回家了四位,只留下了李东阳。李东阳虽是同时集体辞职里面的一个,这个时候留他下来,他再没有推辞,他就当了首府了。后人对李东阳的留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李东阳很争执,他留下来是为了牵制8位太监,也为朝廷的文官系统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不要把所有的政权葬送在这些人手上。
熊召政:第二种手法是他保官,宁可牺牲原则也要完成自己当首府的原则。事后来看,李东阳这两种动机都是有的,这一个简单的事件我们今天说得很简单,但是在当时的政坛是一次地震。从此,能够对皇帝行使牵制之权的中国行政系统的官员,我们叫文官系统,就再也没有办法行使自己的监察职权、行政职权了。
熊召政:这时候,就把刘瑾升为了私里监掌印太监,就是明代的“政府”,我说“政府”,大家以为是今天的词汇,我们说“中央政府”这是明代的词汇。明代称内阁长官下的六部叫“政府”,在明人很多的著作里面可以看出来。明代的政府实际上这样一弄以后形同虚设了,而明代的私里监,就是皇帝私人的内庭的工作班子,一般私里监的掌印太监大内总管称之为内相,内部首辅称之为外相,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管皇帝的江山,一个管皇帝的家事。内相让刘瑾当上以后,内相还有一个很大的权力,就是外庭所有的大臣奏折送进去让皇帝批示的时候一般由私里监管这个事情。掌印太监是总头目,里面有四个秉笔太监,直接替皇帝批奏折的。替皇帝批奏折不能直接写上奏折的上面,只能另外用黄色的条子或者是朱砂的笔沾着写,这个叫“批朱”,或者是“批黄”,这是在黄纸上写的。你同意,这里面由四个秉笔太监管这个事情。这四个里面的偷偷就是掌印太监管这个事情。这样一来,每个怎么批,一般让皇帝口授,他们行使批的权利。
熊召政:刘瑾很鬼,他每次今天是逮鸟,调教画眉的时候,明天是抓蟋蟀,正是武宗正高兴的时候他把奏折拿上来“皇上,今天三边总督要求增加粮饷的东西”,武宗一听就烦“这种小事还来麻烦我,我让你当掌印太监干什么”,他觉得逮蟋蟀是大事,这种事是小事。刘瑾就说“奴才知道了,今后再也不敢来麻烦您。”就刘瑾当了皇帝,他批了三年的国家大事的奏折。明代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这是明代历史大转折,就是政权的失控。他怎样想办法让皇帝继续玩下去,刘瑾能够让自己继续当实际的皇帝呢?他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说,武宗16岁结婚,同时给他一个皇后、两个贵妃同时册封。结婚以后,他就不能在“豹房”里面了。有一天刘瑾告诉武宗“我们的锦衣卫指挥使懂房中术”,16岁的孩子懂什么?他问“什么房中术”,他说是“男欢女爱”的方法,是中东那边的一位人很懂,结果叫他来,把这一位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一级的武警总队的总队长的史进(音)找去以后,40来岁的,他本人也不是汉人,他果然让皇帝非常高兴,说“还有这么好新奇的事,我要练房中术”,他说“房中术的练最好的是波斯妙品”,他还不好办,就把整个北京城里面所有的属于波斯血统里面的女孩子找去了,在“豹房”里面待命了。这样下来,他胡闹一直到后来,全国包括朱家的后代,其他的割地封王的朱元璋的子孙们就开始觊觎武宗的皇位。第一个表示反叛的是宁夏的宁夏王,也是朱家的后代,他在那个地方举起反旗把当地的知府等等这些的一些人杀掉了,他要“清君侧”。
主持人: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广州讲坛学术报告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第六届矛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老师到广州讲坛做学术报告会。熊召政老师曾经担任《长江文艺》副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熊召政参过军下过乡经过商,1979年以长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步入文坛,荣获当年中国首届新诗奖,翌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熊召政老师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在新诗旧体诗词、散文小说诸多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2005年10月,熊召政老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学创作特别贡献奖”,并被评选为当年湖北十大新闻人物。熊召政老师耗十年心血创作的试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荣获第六届矛盾文学奖,湖北省政府特殊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第五届屈原文学奖,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大型历史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正在拍摄当中,正在杭州进行拍摄电视剧。演员唐国强演张居正。今天,熊召政老师给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家张居正》,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熊老师给我们讲课!
熊召政:感谢广州市委宣传部邀请我到广州来和广州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一次交流。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家张居正》,这是市委宣传部小陈跟我说的,他问我讲什么,我说讲张居正,他说就叫《改革家张居正》,我还是第一次用这个题目为张居正的事情做一个专题演讲,我欣然应诺,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也比较能够恰当地表达张居正的功绩。广州对中国的改革是开风气之先的,在广州的土地上讲一位古代的大改革家,我很高兴。
熊召政: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张居正的生平,他嘉庆三年1524年出生,1582年万历十年去世的,享年58岁。他23岁嘉庆26年中进士,留在京城。他在太子监翰林院里面当一般的研究人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科院当一个政治研究所当一个研究的人员,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从政的典范,他一辈子没有当过地方官,一辈子都在研究机构里面,或者在国子监里面相当于北京大学的学校里面当教务长,从教务长的身份42岁的时候龙庆元年当了副宰相。首府明代的自从胡惟庸案之后就没有宰相一说,就改成首府制,首府的意思就是皇帝的首席顾问,背顾问之职。次府、府臣最多的时候在同一届政府里面有5、6个人,少的时候就是一个首府、次府,张居正当次府的时候在龙庆元年是有4个人,一个首府,4位次府,他排在最末,资力最浅,才42岁。到了龙庆2年以后,他次府45岁的时候,他48岁,龙庆6年的6月份,他就当上了首府,他当了6年的相当于今年国务院副总理,其中有三年是常务副总理,接着当了十年的总理。这是我用今天的官职来阐述,他在主持国家的政务16年时间里,后10年几乎是一个摄政的角色。这16年的时间让他在权力的最高峰。以上是他简单的经历。
熊召政:第二,我想讲一下张居正上任首府之前的明朝局势,从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开始,一直到宣德这样五六个皇帝的时候,明代的政局基本上是清明的。从朱元璋到孙子建文帝4年,到他的儿子从篡位燕王朱棣永乐皇帝,真正留下美誉的是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朱元璋的第5个儿子燕王。然后所有的皇帝,从明代第3个皇帝开始,到最后在煤山吊死的崇祯皇帝,全部都是燕王朱棣的后代。他有22个儿子,最终是整个大明的政权在他第5个儿子里面延续。在张居正上任之前快将近200年的时间里面,明朝的政局从贞德皇帝开始,每况愈下。武宗是15岁当皇帝的,他从小非常调皮,喜欢玩,如果我们要写一个搞笑的关于皇帝的电视剧,大概没有比武宗更胡闹的人了。他倒真是一个很率真的人,如果让他一辈子行伍出身,他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元帅。就像我们说的李后主他如果当文人将是一个很出色的诗人一样,但是他们绝不是一个好皇帝。
熊召政:上任以后他身边有8位从小陪伴长大的太监,这8个人中摆在第3的就是后代臭名昭著的太监刘瑾,他当皇帝以后明代的悲剧就开始的,让这么一个孩子当皇帝,因为振宗(音)是皇后生下来的时候,在明代之前很多的太子并不是皇后生的,有的是宫女和妃子生的,唯独只有他是太后生的,他是无可置疑的接班人。他在位18年,33岁死,15岁继位,他继位的时候就是逮蟋蟀抓鸟都很喜欢,但是对政事不喜欢。因为皇宫里面不好玩,管他的人很多,他的祖母、妈妈都在,这些人总是管教他,结果他盖了一个行宫后人称为“豹房”里面玩,只有这8位太监可以进这个“豹房”,所有的大臣都没有办法进去。所得到的一些关于朝廷政局的一些信息都是失真的,因为这些太监有的东西不报给他,他就不知道了。
熊召政:这孩子胡闹到什么地步呢,哪个地方音乐好听他就要找人唱歌,他什么都玩。这个时候,整个明代的文官集团就是他父亲留下来的这一帮大臣还非常正直的,其中的户部上疏姓韩,他看到皇帝这个样子,过去是永远不能反皇帝的,皇帝再错也得在他身边找小人,所谓“清君侧”,一般来讲都是采取规劝皇帝,让政治重新清明的一种说法。这个姓韩上疏就让他手下的小官给武宗写了一个上笺,就是“清君策”要把这“8只虎”赶掉,像张勇、刘瑾等等这么几个人杀掉,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言辞严厉的奏章,吓得哭了起来。第一,这个奏章是韩上疏写的奏章,他联络所有的正部级领导干部以上20多位集体签名,这20多位如果不干了,这个政权就完蛋了,皇帝着急了,不知道怎么办。为什么他会有这种表情呢?因为这8个人他一分钟都离不开,他们每天都陪着他玩。这20多个替他治国的大臣赶走也不行,国家就没人治了,两难之下他自己吓得哭了。这8个太监本来已经害怕了,看到武宗哭起来了,他就一起跪倒“这些人很坏,在离间我们君臣关系”,皇帝说“那怎么办?”他说“你处分他们”,皇上说“我怎么敢处分他们呢?”这个时候皇上还是一个孩子,他更多的是想到玩,没有想到动用自己皇帝的权力。太监们说“你处分他们,他们保证不敢闹事。”就这样,皇帝道旨,把写奏章的李梦阳贬官让他回籍,这一弄以后,当时在朝的五位大学士,相当于国务院的总理府总理集体辞职,皇帝又慌了,说这个怎么处理呢?刘瑾说非常好处理,不难。这里面不能全部辞职啊,里面有一位李东阳,他平常棱角圆一些,不像其他的大臣那样有原则性,就把李东阳留下来了,就一下子让五位首府次府一次回家了四位,只留下了李东阳。李东阳虽是同时集体辞职里面的一个,这个时候留他下来,他再没有推辞,他就当了首府了。后人对李东阳的留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李东阳很争执,他留下来是为了牵制8位太监,也为朝廷的文官系统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不要把所有的政权葬送在这些人手上。
熊召政:第二种手法是他保官,宁可牺牲原则也要完成自己当首府的原则。事后来看,李东阳这两种动机都是有的,这一个简单的事件我们今天说得很简单,但是在当时的政坛是一次地震。从此,能够对皇帝行使牵制之权的中国行政系统的官员,我们叫文官系统,就再也没有办法行使自己的监察职权、行政职权了。
熊召政:这时候,就把刘瑾升为了私里监掌印太监,就是明代的“政府”,我说“政府”,大家以为是今天的词汇,我们说“中央政府”这是明代的词汇。明代称内阁长官下的六部叫“政府”,在明人很多的著作里面可以看出来。明代的政府实际上这样一弄以后形同虚设了,而明代的私里监,就是皇帝私人的内庭的工作班子,一般私里监的掌印太监大内总管称之为内相,内部首辅称之为外相,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管皇帝的江山,一个管皇帝的家事。内相让刘瑾当上以后,内相还有一个很大的权力,就是外庭所有的大臣奏折送进去让皇帝批示的时候一般由私里监管这个事情。掌印太监是总头目,里面有四个秉笔太监,直接替皇帝批奏折的。替皇帝批奏折不能直接写上奏折的上面,只能另外用黄色的条子或者是朱砂的笔沾着写,这个叫“批朱”,或者是“批黄”,这是在黄纸上写的。你同意,这里面由四个秉笔太监管这个事情。这四个里面的偷偷就是掌印太监管这个事情。这样一来,每个怎么批,一般让皇帝口授,他们行使批的权利。
熊召政:刘瑾很鬼,他每次今天是逮鸟,调教画眉的时候,明天是抓蟋蟀,正是武宗正高兴的时候他把奏折拿上来“皇上,今天三边总督要求增加粮饷的东西”,武宗一听就烦“这种小事还来麻烦我,我让你当掌印太监干什么”,他觉得逮蟋蟀是大事,这种事是小事。刘瑾就说“奴才知道了,今后再也不敢来麻烦您。”就刘瑾当了皇帝,他批了三年的国家大事的奏折。明代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这是明代历史大转折,就是政权的失控。他怎样想办法让皇帝继续玩下去,刘瑾能够让自己继续当实际的皇帝呢?他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说,武宗16岁结婚,同时给他一个皇后、两个贵妃同时册封。结婚以后,他就不能在“豹房”里面了。有一天刘瑾告诉武宗“我们的锦衣卫指挥使懂房中术”,16岁的孩子懂什么?他问“什么房中术”,他说是“男欢女爱”的方法,是中东那边的一位人很懂,结果叫他来,把这一位相当于今天的一个省一级的武警总队的总队长的史进(音)找去以后,40来岁的,他本人也不是汉人,他果然让皇帝非常高兴,说“还有这么好新奇的事,我要练房中术”,他说“房中术的练最好的是波斯妙品”,他还不好办,就把整个北京城里面所有的属于波斯血统里面的女孩子找去了,在“豹房”里面待命了。这样下来,他胡闹一直到后来,全国包括朱家的后代,其他的割地封王的朱元璋的子孙们就开始觊觎武宗的皇位。第一个表示反叛的是宁夏的宁夏王,也是朱家的后代,他在那个地方举起反旗把当地的知府等等这些的一些人杀掉了,他要“清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