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激荡三十年》


书评by  中国社科院  巫宁

三十年前,这是希望之春。一切都在张开嘴巴大口呼吸,一切都在重新开始。每个月出版的期刊都会有“爆炸性的”内容出现,每天听到的消息总是令人振奋的,阅读是当时一件十分紧张热烈的事情,伴随着痛苦也伴随着希望。当市场的大闸被小心翼翼打开的时候,那些自由的水流,是那么弱小,却又那么肆意。它们随风而行,遇石则弯,集涓为流,轰然成势。它们是善于妥协的力量,它们是建设和破坏的集大成者。当一切旧秩序被溃然推倒的时候,新的天地确也呈现出混乱无度的面貌。无数中国公司在非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中成长起来,这种高速的成长的质地,是中国企业的草莽性和灰色性。

三十年后,这是信仰之冬。伟大的经济并未催生伟大的公司。中国纪实文学中泛起黑暗的色调,那些作家笔下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切干部、倒爷、农民企业家和有大志向的农民工都失败了,激情从广场退到床帏间。吴晓波则在尘埃里追踪奇迹般的光芒。在这本关于“中国企业史”的叙事和述评中,人物的命运织成经纬。在吴晓波看来,企业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企业家创造历史的过程。只有通过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魅力,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阅读。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中国商业圈出没着这样的一个族群: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忍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激荡三十年》就是我们成长的三十年,那些人物和事件的声浪就喧响在你耳边。我曾自问,是否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变化和激情的大时代。听父辈讲述当年的北京西单民主墙,我的想象中吹拂着“时间开始了”一般伟大的政治抒情,并想起哈维尔描述1956年对他本人的震动——“从那之后十年,人们都在这种气氛中生活,那是一个获得进展、英雄般自信和相对勇敢的时期。在一个否极泰来、百废待兴的年代度过自己的青春,培育起对于世界的基本感受和视角,那种深刻的经验足以影响一个人终生”。我喜欢哈维尔,只因那种拥有完整精神主线人生令人迷醉。可返身回首激荡中国大地的三十年,终于发现,任何人物或时代命运的叙事都无法以某种毕身观念注脚。机变胜于信仰,事实胜于理念,精神断裂。人们在无知之幕下跌入历史,动荡和偶然性定义了这个时代。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册)》  作者: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