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靠什么出名?


  郎咸平靠什么出名?

  靠研究“名企”出名,靠逢迎政府博好感。

  炮轰了TCL、海尔、格林柯尔等大企业,认为MBO是用银行的钱收购国家的资产——他就是郎咸平。

  2004年8月10日,郎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声震海内外,指责格林柯尔老总顾雏军在“国退民进”中席卷国家财富。他指出,顾雏军先后收购科龙、美菱、亚星客车以及ST襄轴四家公司的过程其实是个“巧取豪夺”的过程。他还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

  郎咸平认为,目前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暗箱操作,国有资产可能被某些有特权的人“自己制订价格”,“合法”地转化成为私人的财富,这对于社会和民众来说非常不公平。这一事实再次表明,现在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真正使国企走上正路,而只是民企瓜分国资的一场“盛宴”。

  在郎咸平看来,无论是格林科尔的“七板斧”,还是海尔的“曲线MBO”,或者是TCL的分拆上市,都有侵吞国家财产的嫌疑。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不得不回应:“国有资产问题有国资委管着呢,我们只管做事——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也不得不回应“郎咸平关于TCL的财务分析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质询是建立在不可比的基础上的。”

  在媒体炒作和当事人的回应中,郎咸平成了捍卫国有资产的英雄,声名大振。世行经济学家张春霖指出:指责国有资产流失缺乏数字依据,“所谓流失,必须有一个计算数字,比如你认为这个国有企业应该价值多少,但实际被卖掉的价值是多少,有了这些数字才能证明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这声音被“郎旋风”淹没。

  近日媒体报道:知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郎咸平来到重庆,参加房交会论坛。演讲时,郎咸平表示,“重庆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在一个没有泡沫的城市谈其泡沫很奇怪。”

  记者:为什么下这个结论?

  郎咸平:原因是重庆有九成商品房由居民购买,政府调控也比较到位,同时大量的海外资金没有来重庆。

  郎咸平:对重庆心存感动

  在昨天晚上的演讲中,郎咸平敞开了他的内心世界。

  “我今天来重庆,心中有一种不同的感觉。”郎咸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脸色严肃。他说,他从2004年开始关注社会的腐败问题,同时也毫不隐讳地指出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郎咸平说,在他觉得最困难的2005年,全国这么多城市,只有重庆是以官方的身份邀请他来作“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论坛”的演讲。“我很感动。”

  对话郎咸平:

  记者:心存感动会不会影响对重庆楼市的评价?

  郎咸平:我所以感动是因为重庆领导的思维是最开放的,而且是最早看出国企改革腐败的,而不是因为他们对我好不好的问题。

  看来郎咸平先生有颗感恩的心,从报道当中尽可看出。只不过“重庆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遭到网友老猫的质疑:在没有考虑重庆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前提下,就做出如此论断有些失去普通经济学者的水准,甚至有失一个智商正常的人的判断水准。但是笔者认为,郎咸平这种大无畏的、为了地产商利益而随之准备牺牲的精神,还是值得所有的“经济学家”们学习。尤其是,从为民代言到为钱代言,其身份转变之迅速,堪称“经济学家”中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郎的讲话中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是第一次接受“官方”的邀请来到重庆。

  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才是郎监管对重庆大加赞赏,说重庆房价没有泡沫的原因?说重庆比沿海还要开放的原因?把重庆吹得天花乱坠连短处也成了长处的原因?难道现在真的流行“有奶便是娘”?

  曾几何时,我还以为郎咸平真的是一位具有特立独行学术品格的经济学家,就像传说中的那样,他是“郎监管”,是“中国民营企业教父”,但是以今看来,已经和普通经济学家没什么两样的、且即将沦为特殊阶层走狗。他曾经靠乱开炮歪打正着出了名,但是越是这样,越是容易暴露出其容易被“收服”、被“摆平”的软弱实质。

  有报道说:郎咸平不满足做一个“小的经济学家”:“我想走大思想家的路子,一个大思想家。”

  想起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2000年曾说:中国股市迟早要上3000点。“厉股份”抛出3000点不久,股市就开始暴跌,今年上了4000点。“厉股份”发表国外经济学家宣扬中国房地产价格充满泡沫或市场即将崩溃是别有用心,其中潜藏着巨大的阴谋。大经济学家的“阴谋论”遭网民一片唾弃之声。

  在资讯发达,民智活跃,论坛开放,利益多元博弈的今天,经济学家你代表谁的利益,人民心中都有一杆称!

  相关文论参见:cailv.bokee.com

  蔡律       2007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