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持自由讨论在招聘面试中的应用


应某著名电信运营商的邀请,我担任第三轮面试的主试官。公司希望招聘到个性稳健、技术潜力好、有良好团队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员工,所以对于初试入围的选手,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面试环节,自由讨论。
所谓自由讨论,即根据市场研究中的焦点群组访谈法,在8-12名应试者中设计一场自由座谈会,让应试者就某一个指定的问题自由展开讨论,所有评委不参与讨论,而坐在后排旁听发言,并观察记录每个人的发言情况。
这场自由讨论的规则基本上就是:
  • 有组织,无纪律;
  • 有观摩,无主持;
  • 有主题,无顺序;
  • 有约束,无提示。
我们今天选择的话题是,怎样构建一个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或频道?这个题目,我们事先都不知道。我环视今天参加面试的11名应聘者,其中5名硕士,6名本科生;5名女生,6名男生。当主考官宣布讨论题目后,我们退到了会议桌的后排,旁听这些刚刚见面的应试者的自由讨论。
刚开始,大家略显犹豫,发言者都有点紧张,但很快就转入了正题。我用下面的表格记录了发言的情况和对每个人的评价:
 ID  发言顺序 发言次数  语言表达  发言内容  响应  影响  综合评分 
  1    11     4     A    AA        20
  2     7     1     A     A        16
  3    10     2     B    AA     A    22
  4     5     1     A     A   A      23
  5     4    10     A    AAA   AA   AA    58
  6     9     1     A     A   A      19
  7     1     5    AAA    AA  AAA   A    61
  8     8     8     AB   AAAA  AAAA   AA    70
  9     2     9     AB    AAA   AA   AA    62
 10     3     4    AAA   AAAAAA   AA  AAA    83
 11     6     8     AA    AAA  AAAA  AAA    74
 合计       53             508
上述记录中,发言顺序第一名获得11分,第二名10分,依此类推,最后一名发言的应聘者只获得1分;
发言次数,每次1分;
发言内容、影响以及响应等考核项,每获得一个A得5分,获得一个B得3分,最后汇总得分。
讨论结束后,我们还设计了上机测试和其他技术环节的考试。
经过综合评价,第10号和11号应聘者顺利通过最后面试,入职宽带应用中心;第7、8、9号应聘者则获得一次附加的机会,其他应试者落选。两名入选者,一名是硕士,一名是本科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来自重点大学,一名来自普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