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鹰何干?小灵通一出生就注定会有今天


  吴鹰离职了,网络热闹了。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我凑热闹说说个人观点。

  第一、UT业绩不好,小灵通时代终结,这和吴鹰离职何干?

  从人力资源规划的专业角度出发,任何公司只允许存在不可替代的岗位,但不应存在不可替代的人,包括吴鹰,该替代就替代了。吴鹰离职,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

  第二、小灵通/CDMA从出生那天,就早已注定了今天的状态或结果。

  原因很简单,移动通讯用户早就已经对GSM手机形成了路径依赖。小灵通/CDMA恰恰出现在这个依赖形成的一段时间之后,即便小灵通/CDMA比GSM的技术稍好些,也不会有GSM那样的市场。用户的通讯习惯已经被GSM有效锁定,很难打破。小灵通/CDMA从用户价值方面与GSM相比,没能带给用户什么新价值,值得用户去革命的价值。所以,小灵通/CDMA今天的状况,是从它们出生的那天就已经决定了的,只能说生不逢时。

  因此,无论投资小灵通项目的公司是UT斯达康,还是IT康达斯,经营的结果都会出现今天的状况,没什么稀奇的。没必要把公司业绩和吴鹰作“绩效挂钩”,更没必要把吴鹰作为小灵通时代终结的标志或符号来看待。

  第三、小灵通/CDMA今天的状态,不是UT斯达康一家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源自管理层决策的不专业。

  如果信产部市场管理的专业性足够,公共决策能力不负众望,能够从当年“GSM/SMS技术替代BP移动寻呼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中,及时地总结出“路径依赖”和“技术替代”的特性和条件,也就会考虑是否有必要批准小灵通/CDMA项目投资和产品进入营运。

  UT斯达康如果有此前瞻能力,拿这个钱干点啥不好,吴鹰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不如赶早找个山坡放羊自我实现。

  中国的很多产业,由于政府和管理层的专业性不够,尤其是市场管理的专业性,还有公共决策的专业能力不足,产生了非常多的隐性的重复投资,如何能够适当避免这种隐性重复投资,所产生的效益一定比节能达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