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西基金理财第19招:不要购买规模过大的基金


  品牌对于购买电脑和汽车的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大多数基金公司都在尝试开放式基金的品牌营销。有一阵子,网上流行一个顺口溜,可以看得出品牌基金的魅力之所在:易方达要买就买易基策略,景顺要买就买景顺内需,上投要买就买中国优势,银华要买就买银华优选,广发要买就买广发聚丰,富国要买就买富国天益,工银要买就买工银价值,嘉实要买就买嘉实增长,荷银要买就买荷银精选,汇添要买就买添富优势,招商要买就买招商成长,大成要买就买大成精选,海通要买就买海富精选,华夏要买就买华夏大盘,博时要买就买博时增长,华宝要买就买宝康消费。其实,在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中,名称只是表明了其投资的主要方向,至于投资于什么样的具体品种,投资比例如何则视基金经理的操作而各有不同,市场上叫“优势”的基金不少,却不见得都有优势。一些家喻户晓的基金公司或者基金品牌,其光辉历史因为规模的庞大逐渐变成了昔日黄花。管理一只庞大的股票型基金是非常困难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2006年12月7日发行的嘉实策略增长(070011),仅仅发行一天就募集了419亿元。因为嘉实公司在嘉实策略增长发行前的铺天盖地的宣传、因为嘉实理财增长的良好业绩、因为拟任基金经理卲健的声誉、因为2006年开放式基金奇迹般的翻番式回报,嘉实策略增长创造了中国开放式基金募集的一个神话,也预示着这只基金将开始上演的一个悲剧。这只基金发行后近两个月几乎没有业绩,2007年2月7日仅增长4.4%,同期大盘增长25.9%。截止2007年4月30日,基金净值仅1.214元,增长21.4%,同期大盘增长78.1%,跑输大盘56.7%。与同期发行的其他基金相比更加捉襟见肘,甚至比其后发行的基金的净值低很多。

  再看看富国天益价值证券投资基金(100020)吧。富国天益2004年6月15日成立,2006年净值增长146%,排名开放式基金增长率第八,是一只老牌绩优基金,是富国公司的头牌基金,为富国公司赢得了很多奖项。其基金经理陈戈先生也因此得到了金牌基金经理的美誉。然而自得到很多基民青睐后,规模从2006年中期的6亿多份增长为2007年第一季度的43亿多份,规模增长了7倍。2007年表现确不尽人意。2007年前4个月净值仅增长37.8%,同期大盘增长41.4%,在240多只开放式基金中排名在150名之后,其表现让很多基金持有人大跌眼镜,一时间骂声一片。这也是受规模突然大幅度扩大所累。应该说富国天益目前的规模比较适中,只是基金经理团队一时间没有适应规模的大幅度扩大,造成了现金与股票比例不当,再加上对大势把握不及时,短期内业绩表现差强人意而已。

  那么为什么基金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基金业绩表现不好呢?

  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基金规模太大,基金经理人在考虑投资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基金持有人随机的赎回压力,因此持有的现金头寸比较大,不能把资金按照基金合同要求的比例全部投入到看好的股票中去,因此失去了尽可能参与牛市行情的机会。

  2、基金规模太大,基金经理人面对上市的1400多只股票,很难做出抉择。毕竟基金经理也是人,他们不可能了解和研究所有的股票,只能留言和投资自己研究比较深入的股票。而基金法规和基金合同规定一只基金投资同一只股票有一定的比例上限。基金经理不得不把一部分资金投资在不了解的股票上面,甚至不得不让资金躺在银行吃利息。在牛市行情中,持有现金就是最大的亏损。

  3、基金规模太大,基金经理人投资时激进的思路就不得不变成稳健的思路。一些本来应该是积极的股票型基金实质上不得不变成稳健的股票债券混合型基金,甚至可能比混合型基金的表现走得更弱势。

  基于以上原因,当基金有太多的钱而不能明智地投资时,就应该对新的投资者封闭,那么这个基金就是一只好的基金。上投中国优势(375010)2007年来已经连续几次停止申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2007年刚刚发行的几只百亿基金在发行不久就打开申购则应该说是对投资者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理性的投资者甚至认为其有圈钱(赚取巨额手续费和管理费)的嫌疑。

  基于本文:吴西不建议认购新基金(现在的新基金规模动辄百亿),申购分红或者分拆后优惠申购的品牌基金(规模会急剧扩大)。

  吴西敬告各大网站和媒体,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吴西草木博客文章,如果需要转载,请邮件联系。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