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优秀营销案例之二
商业银行在营销中遇到难题是经常的事,这时候是打退堂鼓,还是知难而上,是最能体现一家商业银行的营销水平和实力的时候。营销最终能否成功,往往就在于你是否坚持不懈地倾心去体悟客户的需求,诚心去求解难题的答案,用心去寻求业务的切入点。
M科技公司是A银行今年开发的国际业务大户。在与客户接触之后,A银行认识到,要实现双方合作,难度非常大,因为首先该公司是W集团的子公司,而W集团是A银行的不良资产大户之一;其次,该公司当时保障条件相当弱,只能由W集团提供担保,而W集团的担保A银行是不会接受的;最后,该公司的管理层有很多人是从倒闭不久的Y集团过来的,其诚信值得疑虑。在A银行去之前,已有三家以上的银行与该公司接触过,但后来都因为保障条件太差,最后终于放弃了。面对这些困难,A银行几乎要退缩了,但行领导鼓励一定要坚持跟踪,寻找机会,事情总是发展变化的,很难说没有机会成熟的一天,毕竟该客户的国际结算量较大,轻易放弃太可惜了。
于是A银行首先开始了解公司的管理层构成,以消除对公司管理团队的疑虑,同时开始积极地为该公司找担保单位。A银行首先约访了该公司的董事长C总,了解公司的全盘经营情况,主要的是了解公司的内部管理,判断该公司持续经营的风险;了解业务环节和资金运作链条,以期从中发现资金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手段;了解W集团的情况,寻找担保的条件。通过这次会谈,A银行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最主要的一点是该公司的组成,虽然管理层大部分是从原来的Y集团过来的,但M科技不同于Y集团的地方在于Y集团是国有企业,而M科技是国有企业与其他几家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股东构成是技术持有方、市场资源持有方、国内最大的供货商、出资方等四家协作而成,这四家捆绑在一起,利益相互关联,从而使D公司具有了稳定的经营能力,这使它避免了Y集团作为国有企业无法留住持有技术、持有市场资源的人才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防范了企业因为技术、市场的流失而带来的倒闭的风险。
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是H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H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之间无任何股权关系,而且M科技作为H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与上市的H股份也是无任何牵连的。除M科技之外,H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有几家资产幼稚的下属企业,于是A银行将注意力集中在其有物业的下属公司上,希望通过这些公司解决担保问题。通过比较,A银行选中了D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在商业园北区拥有大片土地和厂房,A银行希望用这些土地和厂房做抵押,给予M科技贸易融资额度。通过C总介绍,A银行见到了D公司的总经理,D公司在这个业务中是以自有土地、厂房为科技公司作抵押申请贸易融资额度,而D公司自身在此项业务中并无好处,但由于C总是H集团的副总之一,直接管辖D公司,因此抵押事宜顺利解决。
然而世事多变,D公司由于自身的一个项目刚刚启动,需要启动资金,要用商业园的厂房和土地做抵押,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科技公司的担保单位又落空了。
A银行对该公司的业务运作越来越熟悉,该公司自有技术、定单充足,客户方信用良好,每笔业务基本都是先收到出口L/C,然后开立进口L/C,基于这些了解,A银行觉得担保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对该业务预期最差时的补救措施。假如A银行可以在业务环节中控制风险,这些担保条件更有用,因此A银行最终促成该项业务的信心也越来越强。期间有大约一两个月的时间,A银行只能在焦急等待中渡过,经历着希冀与失落的往复。A银行不断地同企业层接触会谈,不断挖掘公司资金链条与货物链条的细节情况,最后通过与企业协商,双方一致同意在使用额度时,该公司以出口收证作质押,开出进口L/C,并保证在A银行的出口收证额大于进口开证额。有了这个防范风险的办法后,再加上H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担保,当时的H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主要是房产、土地等,其中有两块土地已经开始与其他公司合作建商品房,预期的现金流入比较可观,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了本质的转变,其做担保已具有相当的实力。A银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现在,M科技已成为A银行的国际结算大户之一,额度使用情况良好。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