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谁来为学子命运把脉?


    日前,从电话中得知,朋友家的女儿正准备高考,因为其女儿学习成绩一般,所以,朋友正千方百计地找关系,争取找到些有利高考“发挥”的人际关系。然而,朋友的圈子里没有什么大人物,只有把希望寄托到老师身上,争取在高考之前能够获得孩子的考号,然后看能否找到相关老师或同学“帮忙”。

    就此问题,笔者的另一位朋友讲,自己的孩子学习很好,但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高考前有什么好成绩,因为,只要你孩子的成绩好,就会被老师和同学盯上。高考时,成绩好的学生周围会被老师安置些差生。如此一来,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要为成绩差的学生把脉,还担负起了学校升学率、相关老师工资甚至仕途命运的“枪手”。如果成绩好的学生在高考时不“守规矩”,不为周围的差生提供“方便”,周围的差生在不满的情况下会摔桌子、踢凳子,使之无法正常高考。笔者听后吃惊不小,但也理解或“默许”,因为,高考确实关系着很多人的命运,甚至关系着视高考为唯一出路的学子的命运。更何况,在笔者高考的年代就发生过被抄着考专科、“强奸”者读本科的真实故事。

    当前,全国上下的高三生到了十年寒窗收获果实的冲刺阶段。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抢登大学校门是一件好事,它标志着我国青年一代肩负国家与家长希望、奋斗进取可歌可泣的向上精神。并且,从目前全球青少年教育状况来看,我们的国家乃至我们的青少年是值得骄傲的。尤其是,我国小学、初高中阶段的文化教育是响当当值得自豪的。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到个人发展、地区繁荣的根本保障。然而,提倡和崇尚教育,不等于要片面地夸大大学及接受更高层教育的万能性、神通性,不要神化高等教育的单一功能(学历是求职的进门证,学历是走向成功唯一的金钥匙),从而提高全体青少年的积极性,使之能够积极地对待高考,科学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从而使祖国建设的每一处都能成为其发挥潜能的有效阵地。

    笔者生活、工作在日本,在与日本社会的切身接触中,深深地感受到日本高等教育的全民性和自由性。在日本,虽然其社会被“誉为”没有感情、没有亲情、甚至溢满血腥,但是,正因为这种残酷的自立型社会,才促使每一位公民为了很现实的生活或理想而早早地自立。其自立的实现方式大体为,青年人早早地进入社会,或进入一些能够学到实用专业知识的专门学校,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相关知识,以实现通过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尽管没有直接接受很高层的教育,他们会在与社会进行一定期间的辛苦接触后,积累资金与经验而争先恐后地开设属于自己的公司,从而将其早期自立、早期接触社会的经验转值为具有非常意义的自我人生价值。

    因此,从整体上看,日本青少年一代学校教育享用时间没有我们多;日本高学历的青年与我们相比更是少的可怜。然而,日本的经济建设却能有条不紊地快节奏进行,日本年青人的精神风貌依旧在紧张的工作中洋溢着事业感、成就感。因为,他们懂得推动社会发展国家繁荣的重要因素是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专门知识,这也是日本多专门知识学校、青少年不追求高学历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在日本根本就没有听过过哪个高中生为了高考而被压力逼疯,更没有听说过哪个家长为了供孩子读大学而倾家荡产,甚至在无力的情况下选择自杀。

     而在我们的国家,在很多家长的思想上,依然存在着流传千百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在这一思想的促使下,不仅为自己的思想、经济、甚至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形的高压,更为其子女们设立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军令状。当然,“争气”(考试发挥好)的子女们自然会为家长忧郁的脸上抹上笑容,而落榜学生以及家长会将高考的失败当作莫大的负担甚至耻辱,而使本来和谐温馨的家庭布满阴云,将自己还未成熟的可怜的子女们推向痛苦的深渊。

    一位在日著名华人企业家曾经说,当前社会发展以资本(当然不是资本主义)为核心运转,但到了一定阶段,社会会自然地脱离资本而进入自给自足的高端社会阶段。那么,当社会进入这一阶段后,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不是书呆子,而是需要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真正能够为社会带来创造性效益的知识分子。

     总而言之,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少年来说什么最重要?能力!当然,这种能力来自高校里的相关科目,更来源于亲密接触社会后所带来的实践效应。因此,就我们国家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的“千军万马抢跑高考独木桥”现象,笔者觉得教育等相关部门应该给予科学地疏导,并成立知识性、专业性、实用性更高的专门知识学校,而使我们的青年、特别是使那些在高考中落榜的学生,有机会、有兴趣、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