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盛的庄稼长在肥沃的土壤上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德国革命家/马克思

有一次我出差路过某县,只见路边有一个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苍劲的美术字:引进强县、科技兴县、环境立县、以法治县。其中环境立县让我感慨颇深,我认为这个口号提得好。应该说我们有许多地方不太注意环境建设问题,因为环境建设是长期的任务,短期不太容易出成效。有些地方的领导急功近利,政绩观不正确,因此造成发展观不科学,只抓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能在短期干出一些政绩,但从长远来讲,这些政绩也许就是长远发展的障碍。环境立县不仅是指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还有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发展机制环境等。我想这个县如果坚持把环境放在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久的将来,这个县的经济社会一定会走上健康和谐的快车道。

环境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没有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一个人很难成功。

200410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度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夸克粒子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才获此奖项的。夸克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基本粒子。这三位科学家对夸克的研究使科学更接近于实现它为“所有的事情构建理论”的梦想。

消息传出,我国几位当年曾致力于该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对美国同行表示祝贺和敬佩的同时,又感到非常惆怅和遗憾。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研究早于美国,成果也非常接近最后的结果。

作为当年我国夸克模型课题组的主要研究人员何祚庥说,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曾与美国科学家一样在国际前沿工作,取得了非常有意义的成果,发展势头非常好。我国在1965年率先提出了夸克模型(在我国也叫做“层子模型”)这一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关键理论,而且,当时提出的关于颜色的概念已经很接近最后的结果。“这个成果就算不一定是最原始、最根本的结果,但也已经是次原始的了”。何祚庥说,1966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该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肯定。

按时间推算,这次获奖科学家的论文发表在1973年,主要的研究时间在1967年—1969年,而在该课题的研究中,中国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是在1965年,在1965年—1966年期间,中国科学家还在继续该课题的研究。但是,随之而来的“文革”使所有的科研工作被迫停止,何祚庥被关进了牛棚,课题组全体成员被迫停止了研究工作。我们丢失了一次冲刺诺贝尔奖的机会。

诺贝尔奖青睐美国人并不奇怪。美籍华人、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吴咏时说,在美国科研人员有非常良好的科研环境。

应该说,美国良好的科研环境造就了美国科学家的成功。一是科研资金的保证。一项高精尖的科研项目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这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基金能够做到的。

二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活跃、平等、交流的科研氛围与灵活的科研机制对年轻人的成长非常有利。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张肇西说,在普林斯顿大学,一个普通的年轻学生就有很多机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同讨论问题,互相交流,甚至在校园的路上,就可以与顶尖的科学家聊天。导师的点拨作用为学生的科研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造就了年轻一代科学家。这次获奖的3位科学家,在1973年发表论文时,年龄分别为32岁、24岁和22岁。

三是有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机制。维尔切克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期间,就住在爱因斯坦曾经居住的屋子。据说,这是普林斯顿大学为了把维尔切克留住而开出的条件之一。

四是有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上四点综合起来说,我们的科研环境从哪方面与美国也是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至今没有拿到诺贝尔奖就不奇怪了--因为我们还没有营造出一个产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环境。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和道德品质上,其中社会环境也是重要方面。在社会分工和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才能,离开了特定的、适宜的环境,其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创造能力无法得到完全的释放。只有把人才放在适宜的环境里,他才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一片茂盛的庄稼,肯定是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上;一个人才的出现,肯定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环境造就人才。把一粒种子种在沙漠上,等待它的只能是枯死;如果把它种进肥沃的土壤中,它肯定会茁壮成长。这说明什么?说明环境对于种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对于人也是一样,如果把他放在良好的成长环境里,再加上他自己的主观努力,他就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人才。因此,我们要想早日成才,要想早日达成人生的目标,成就你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你就要努力寻找一片适宜你成长的土壤,你就要营造一个适宜你成长的良好环境。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适宜的环境是造就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打造一个适宜人才生活工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