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新闻联播,有一则好消息。大概是说,财政部计划拨出6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中国农村3000万人的饮水卫生问题。6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和我所管理的交银稳健基金总规模差不多。看来60亿元并不仅仅是个数字,用得好,它可以提高3000万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像我们团队的工作可以多多少少影响基金持有人的生活一样。
最近还看到另一则消息。上海市政府开始调查位于陆家嘴地区的一个楼盘开发商捂盘惜售问题。这个楼盘叫“汤臣一品”。去网上查了一下,楼盘的总建筑面积大概9.1万平方米。如果按照媒体披露的每平方米售价11万元计算,则这个楼盘的总售价就在100亿左右,这些钱大概可以用于提高5000万人的生活饮水质量。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下,运用一下你的常识,常常能看到一些不寻常之处。
富人有富人的游戏规则。所以汤臣一品贵就贵吧,你不去买它,它也不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个人财富(间接的影响可能会有,比如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当地的房地产价格什么的,或者你多了一个饭后的谈资)。不过,对于股票市场上千千万万的投资者来说,同样的游戏也许就值得重视了。假如你现在的个人财富有400亿元。400亿可以做什么?很难想清楚。那么,不妨这样比较一下。三峡工程的总造价大概为1800亿元,包括用于三峡建设所需的各项费用,如修建公路,搬迁移民、环境治理等等。所以,400亿可能造不起三峡大坝,但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假如(假设而已),作为你的投资顾问,我要求你以你所拥有的400亿元个人财富作为对价,同时负债33亿元,去买一家2006年销售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生产三峡工程所用的一些周期性产品的公司。你可能会一手捂紧口袋,一手去摸索身边随便什么可以自卫的东西。有趣的是,在股票市场上,却有很多的投资者蜂拥去买这只股票,这从最近几个月常常出现的涨停板可以看出来。涨停板代表着抢购。这个现象很有意思。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在讨论某些周期类股票时,常给予很高的估值水平。这时候我总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经济总会有周期的,也许现在的强劲增长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认为紧缩永远不会来临。但当紧缩必然来临时,这些股票的利润增速会大幅度下降。那时候,估值的收缩和利润的低于预期会给这些股票以双重的打击。谁最后来买单?
当我看到一个航空运输公司的EV(Enterprise Value,企业总价值)曾达到1900亿元,而乐观情绪弥漫时,我就敲着自己的脑袋反复念叨:被誉为“世纪伟业”的三峡工程,总造价只有1800亿。当年如果人大代表和政府最高层知道投资建造三峡工程也仅仅相当于投资一家运输公司时,多年的专家论证,全国人大的正式批准,全民大讨论,就会显得多么的小题大做。不就是相当于投资一家运输公司嘛,亏损了也不会影响国计民生吧?至于那么兴师动众吗?
我记得,很多伟大的企业家,并没有受到过高深的管理学教育。比如比尔盖茨,是从哈佛辍学后创办微软公司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对商业机会有着敏锐的直觉,“常识感”极强并有着果敢坚毅性格的人。常识可以造就一个个成功的企业家,也可以成全一个个成功的投资者。
常识总会发生作用,经济学原理总会发挥作用。
让中国A股市场更有理性更有效率,也许我们还不需要惠及全民的高深的金融和管理学教育,我们可能仅需要普及一下常识,这个 “常”人都应该 “识”,却常常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东西。现在,我们也都需要一点常识,业余投资爱好者如此,专业投资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