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套学界医改方案均有后手起作用字里行间透露各部委局部利益


各套学界医改方案均有后手起作用字里行间透露各部委局部利益

 

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采访提纲

 

1、“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是中国医疗领域的一个全国性交流平台,至今已经举行了3届。在当前医改方案未定,《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出台之时,您认为本次论坛在“向政府传递学界业界的声音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面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Du 答:我对全国卫生系统目前形势的评价比较乐观。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讲话,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卫生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则已经确定。重大的具体操作方案如《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出台,有的已经开始试点。今年政府向学界和有关部委征求医改具体操作方案,凡是符合中央卫生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成分,十七大文件起草小组自然会加以采纳,凡是不符合中央卫生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成分,也有借鉴参考意义。中央的决定自然要坐在人民大众一边,但是为了和谐发展的目标,也要看着并兼顾各部委的局部利益。我认为这就是今年多渠道征求医改方案的主要目的。我们认为,各套学界医改方案均有后手在起作用,尽管也高调坚持宏观的全局利益,但是字里行间透露的无不是各部委局部利益。各部委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宏观的全局利益,这是共产党党员和其它参政民主党派和人士最起码的党性原则。我认为本次论坛在“向政府传递学界业界的声音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面可以发挥三大作用。第一,在中共十七大全会开会之前举行的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可以根据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讲话,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及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卫生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鼓励参加论坛的学界和业界人士继续向政府提出有关卫生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建议;第二,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 也高调坚持宏观的全局利益,但是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我国新兴的基础产业,中国医疗卫生产业的心声。中国绿色健康医学和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国社区健康产业、中国健康管理产业、中国绿色保健饮食产业、中国传统绿色健康医药产业、中国健康保险理财产业,中国民康惠民医学产业等等。中国新兴医疗卫生产业具有公益性为人民健康造福;决不步中国传统卫生事业后尘那样公益性淡化、营利性强化。第三,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明确了多元化筹资发展卫生事业的大方向。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愿意在吸引海内外社会资本发展卫生事业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2“第四届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在议题设置方面非常全面而具体,可以说包容了当前医疗领域所有重点和热点问题。包括:外国资本和社会资本介入中国医疗医药事业;外国资本在华设立法人医疗医药机构;中医中药医疗服务体制创新;中国公立医院体制创新管理;中国民营医院资本运营等10个方面,目的就是为政府和学术、国内和国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并促使其达成合作,最终达到促进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目的。

对本次论坛所设置的议题,您最关心的是哪个方面?为什么?请谈谈您的看法。

 

杜答:对本次论坛所设置的议题,我最关心的是《中国医院事业公私合伙发展的方针和策略》;《构建多元化办医新格局》;《健康产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中医存废之争说明了什么?》具体说明如下:

今年三月份,我应邀参加由财政部、卫生部和世界银行国际投资公司在北京国贸大厦举行的《公私合伙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国际高层研讨会并就《中国医院事业公私合伙发展的方针和策略》作大会发言。

今年四月,我应邀参加由财政部、卫生部、浙江大学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在杭州举行的西湖论坛,今年西湖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医改方案》,主办单位所请的发言人的观点有明显的倾向性。本人应邀就《构建多元化办医新格局》作大会发言。

今年五月,我应邀参加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伯克利中国健康促进中心国际高峰会议》作大会发言。我的一个发言讨论《公共卫生健康学不是疾病防治医学的分支,而是一门独立的生命科学》

 

我说本次大会以中国健康促进为主题,含盖中国健康产业的各领域,重点讨论卫生政策和改革问题,讨论健康产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我认为,本次会议的选题高瞻远瞩,对我国人类健康发展和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的意义重大。为我国健康医学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祖国医学的大师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个理论概括十分英明伟大。
人类的医学宝库十分丰富,我们认为可以把它归纳为三大学科系列。
第一系列是医病科学。这个科学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以病人为服务对象,以防病治病为主要手段。这门学科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而把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的需要放在次要地位。其中一些科学家从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发展为以疾病为中心。病人成为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这门科学可以称为疾病医学。
第二系列是医人科学。这个科学以人人健康为研究对象,把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都作为服务对象,以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促进、健康关怀、健康照护、健康管理、健康理财、健康保险、健康保障为主要手段。这门学科以亚健康人的需要为中心,以此带动促进健康人和病人的需要。这门医学把人人的健康权放在首位。尊重人权,关爱大众,一切为了服务对象的利益和效用,不是把自己看成白衣天使,而是把服务对象看成红衣上帝。这门科学可以称为微观健康医学。
第三系列是医国科学。医国科学从宏观上研究全国人民的健康和疾病,研究人类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从宏观上和全局上探讨解决健康发展和改革的战略和策略。用医学语言表达,就是要讨论对人类健康发展和改革如何号脉和开出处方的问题。
这门科学可以称为宏观健康医学。
我本人作为健康经济学的拓荒人,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引进健康经济学的时候,把健康经济学贬低为卫生经济学,以目前我国卫生部门的狭隘视野束缚健康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使健康经济学政策研究的重点局限于疾病医学发展的政策选择,而对微观健康医学的政策选择、宏观健康医学的政策选择所投入的资源十分有限。
所以,希望伯克利健康中心能够跳出疾病医学的狭隘视野,对中国健康医学的开拓创新,对包括我国以疾病医学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广义健康产业和宏观健康医学政策研究作出贡献。

我虽然已经年迈,也要不遗余力为健康经济学、健康理财和健康管理,健康投资和健康发展鸣锣开道,摇旗呐喊。学习医国科学,为医改号脉处方。
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前途十分远大,有人预测,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吴仪副总理在担任卫生部长期间曾经给卫生部门提出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健康产业发展。但是,健康产业的发展要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限制,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限制源于医学发展思想的限制。我国近代医学发展思想必须改造。特别是西医。西方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以病人为服务对象,以防病治病为主要手段。这门学科以病人的需要为中心,而把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的需要放在次要地位。祖国医学的发展思想本质很好,可惜在近代步西医的后尘,企图扬短弃长,终于引发《中医存废》之争。希望祖国医学能够扬长避短提高核心竞争力,走健康医学道路,依托现代健康科学为健康人和 亚健康人服务,为发展我国健康产业做贡献,为发展社区健康服务做贡献。
应该如何改善中国的公共卫生健康状况?我今天放开思想谈谈看法。我认为为了改善中国的公共卫生健康状况,首先需要明确公共卫生健康学不是疾病防治医学的分支,而是一门独立的生命科学。在发达国家的大学里公共健康学院和医学院是并列的学院。在以疾病防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医学教育为学科基础的公共卫生教育中,疾病流行学成为公共健康科学的基础。亚健康流行学,健康食品和保健品营养学,健康促进学,健康管理学,健康理财学,环境健康学,生殖健康学不受重视没有地位。
其次,政府需要建立公共健康部取代以疾病防治为主要方向,以占人口5%的病人为中心的卫生部。公共健康部要以占人口100%的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的健康促进、健康指导、健康关怀、健康理财、健康监督、健康投资为主要职能和方向(人人健康而不仅仅是5%的病人健康)。这样,中国公共健康部门才能覆盖整个健康产业而不仅局限于疾病控制和防治领域。
第三,拓宽社区健康服务的范围涵盖健康产业的各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
第四,改善中国公共卫生健康状况绩效衡量和评价系统,不能仅仅以疾病流行学指标评价居民健康状况,要按照世界健康组织的安排,衡量和评价健康状况的公平性、健康服务的公平性、群众对健康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健康理财的公平性。

3、本次论坛的特点是参会人数多,与会人员层次高,探讨的议题广,这也是有别于其他论坛的标志之一。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领导都在关注本次论坛,当然也包括您。

请问,您认为这种多领域领导和学术届专家共同探讨同一个议题的形式有何优点和意义?作为从第一届就一直关注小汤山论坛的您,论坛的成果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杜答:据我对往届小汤山中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论坛”的观察,我不认为国家卫生部会十分重视此论坛。如果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领导都会关注本次论坛,我将十分高兴。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健康产业事业的领导。

4、本次论坛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和往届一样,继续举行《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绿皮书首发式。请您评价一下《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绿皮书的作用和意义。

杜答:《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绿皮书在近几年医疗卫生改革大辩论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地位,发挥了卫生部门行政和学术社团所不便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一,这本书的出版社不简单,他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而不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我们这本书的顾问和编辑人员都是精通我国卫生政策理论和操作的专家里手。有人说我们不在第一线了,不在第一线才能发挥别人不便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三,我们课题组一不是公务员;二没有政府津贴,三没有领政府课题费。这就是说,我们没有椅子坐,嘴巴不会被椅子指挥。总之,我们说了公道话。了望杂志编辑部说,我们是一些敢说话,说得好的人。我本人作为本书第一主编,感到十分荣幸。我特别感谢本书顾问孙隆椿会长和蔡仁华院长,是孙隆椿会长一句话“现在讨论卫生改革成功与否为时过早”。为去年的绿皮书定了基调。一个正在试点的改革,一个试点文件尚未批准发表的试点,现在要讨论他成功与否的确为时过早。我特别感谢本书第二主编张文鸣和总策划徐宝瑞。我特别佩服徐宝瑞的眼力和胆略。佩服文鸣的协调和运筹能力,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编辑水平。

我和徐总、张总都是年过70的老朽之人了。希望青出于蓝胜于兰。希望绿皮书一年一年办下去,越办越好。前面我希望上海复旦大学伯克利中国健康促进中心能够跳出疾病医学的狭隘视野,对中国健康医学的开拓创新,对包括我国以疾病医学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内的广义健康产业和宏观健康医学政策研究作出贡献。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前途十分远大,有人预测,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吴仪副总理在担任卫生部长期间曾经给卫生部门提出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健康产业发展。上述对上海复旦大学伯克利中国健康促进中心讲的话同样适合中国医疗卫生产业杂志社和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绿皮书。

5、本次论坛与以往论坛不同的是,首次邀请了海外医疗领域的投资商和部分国家在华大使馆的人员参加,目的是促使海内外医疗事业的合作,您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杜答:我首先表示赞赏,同时建议采取求实措施。

6、本次论坛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主旨和议题设置上,都是本着“创新、转型、发展”的一贯原则,在继承往届论坛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医疗领域目前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来确定的。请您总体评价一下本次论坛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请您提出有待完善的方面,以及还应增加的内容。

会议尚没有开。我的总体评价要在会议开过才能完成。

7、作为业内的专家和权威人士,请您对本论坛给予一个您认为最合适的寄语。

小汤山论坛要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