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藏羚羊 灭绝危险
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和发展,该物种种群曾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数量巨大。但从80年代末开始,该物种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盗猎,中国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截止2006年3月仅存种群数量约在七万至十万只,藏羚羊保护迫在眉睫。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一类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是国宝。外国同一纬度、同一海拔的地区都没有这种动物。它大眼睛、肉鼻子,毛绒绒的身体搭上4条纤细结实的腿,雄性还有一对长长的犄角,外形十分匀称优雅、漂亮灵活。它性情温顺,爱好和平,从不伤害任何人或动物,而与动物和人类以及人类的牲畜和平地生活在一起,见到的人没有不喜欢它的。
藏羚羊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区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这些区域植被稀疏,并均为高原草本植物。此外,这些区域气温较低,许多地方年被雪覆盖期超过6个月。在青藏高原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寻觅足够的食物和抵御严寒,经过长期适应,藏羚羊形成了集群迁徙的习性,并且其身体上生长有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虽然藏羚羊在每年夏季自然更换一次绒毛,但由于自然更换的绒毛是零星掉落、随风飘散。
位于新疆境内的西昆仑地区继阿尔金山和中昆仑山区后,成为又一个藏羚羊的重要繁殖地。藏羚羊在西昆仑地区的主要繁殖地位于肖尔库勒湖和塞格孜库勒湖盆地南部的山岭地带。雌性藏羚羊主要分布在肖尔库勒湖的东部至塞格孜库勒湖的西边,东西总长为六十公里左右。每年六月初,许多雌性个体分散在该区域东部活动,然后回到这个区域生产幼仔,共有四千至四千五百只雌性藏羚羊产仔。
藏羚羊又是一种绿色生态的标志性动物。它主要生活于被称为“中国水塔”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其生态位置类似东非大草原上的羚牛。由于其数量的庞大,与同一地区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相比,在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据有关专家研究,大群的藏羚羊为瘠薄的高原土壤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料,它们在春天对牧草的践踏像人类对冬小麦的压苗一样起到促使其分蘖的作用,使得牧草长势旺盛,而这又为其他食草动物创造了生存条件。它们产仔后遗留下来的大批胎盘及老弱病残者,又为狼、棕熊、秃鹫等许多动物提供了食物,因此它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藏羚羊,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将会急剧恶化,许多与之密切相关的野生动植物也将面临灭顶之灾。事实也正是如此,三江源地区草场的急剧衰退、河湖的日渐干涸和野生动植物的减少,正是与藏羚羊遭到大规模血腥屠杀同步。而三江源生态的恶化,又影响着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况。虽藏羚羊距我们数千里之遥,却与我们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保护藏羚羊,也就是在保护与之共同生存的四百多种高原动植物,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国的生态
虽然藏羚羊分布区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但近10年来盗猎者手持武器、不断涌入藏羚羊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屠杀藏羚羊。根据中国有关部门近年来查获的藏羚羊皮、绒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在藏羚羊分布区发现的藏羚羊尸骸情况分析,每年被盗猎的藏羚羊数量平均在20000头左右。此外,由于盗猎活动的严重干扰,藏羚羊原有的活动规律被扰乱,对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对该物种的威胁;历史上藏族人对藏羚羊的猎杀都是迫于生计。今天,藏羚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为获得其底绒的大规模盗猎行为。
为了获取底绒就必须将藏羚羊杀死。藏羚羊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 一条披肩是以数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而织成的。藏羚羊绒从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尔,在那里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绒织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贸易仍然是非法的。
尽管印度历史上有使用沙图什披肩作嫁妆的风俗,但西方时尚界对沙图什的追求是直接导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盗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计有2万只藏羚羊因为沙图什的原因被猎杀。藏羚羊角在传统医药市场也有销售。
盗猎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年冬季在青海西南部调查到藏羚羊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0.3头,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羊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头,并且还能看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昆仑山进行的一次调查,估算该区域藏羚羊数量约43700头。而据一位多年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资深专家估计,在1995年中国藏羚羊总数已急剧下降至约50000―75000头左右,并且现仍在继续下降。近几年来,也无人再见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在许多昔日藏羚羊集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
中国为保护藏羚羊做出巨大努力。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藏羚羊保护。1981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鉴于藏羚羊为附录I物种,中国政府严格禁止了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中国国务院随即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
中国藏羚羊保护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中国境外存在着利润巨大的藏羚羊绒及其织品贸易。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藏羚羊绒及其织品贸易并未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而这恰恰是盗猎分子疯狂猎杀藏羚羊的根本原因。盗猎分子猎杀藏羚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藏羚羊绒。藏羚羊绒贸易给盗猎分子带来巨额利润。大量藏羚羊被猎杀取绒后,一部分绒被走私分子藏夹在棉被、羽绒服中或藏匿在汽油桶、车辆和羊绒中,蒙混通过中国西藏的樟木、普兰等口岸出境,而另一些走私分子则人背畜驮到边境秘密交易点进行交易。
藏羚羊之所以聚集到如此偏远而贫瘠的地区生育后代,其原因是天敌少,其他大型有蹄类动物不多,直至几年之前都没有人类活动,这样藏羚羊就能够在一个比较安全而且安静的地区产仔。。
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有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历史纪录中,藏羚羊的数量曾达到百万只之多,但因国际市场对藏羚羊绒(沙图什披肩)的需求,使得它们在二十世纪世纪后二十年遭遇大量偷猎,数量急剧下降,现存种群数量约在七万至十万只。
中国目前现有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等八处藏羚羊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七十余万平方公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专家乔治•夏勒博士说:“目前对西昆仑山地区藏羚羊的保护仅有新疆和田地区在西昆仑山建立的一个检查站,但其本身尚未得到任何形式的省级或者自治区级保护。” 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在西昆仑地区建立大面积国家级藏羚羊繁殖地自然保护区。
当今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不受控制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势必严重损害某些野生动植物种的自然发展,甚至危及物种的生存;而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进行控制和对某些物种实行保护,仅依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
一批批藏羚羊在呻吟中死去,而盗猎者、加工者和贸易者却仍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走私、非法国际贸易等形式获得了浸满藏羚羊血的巨额利润;一些消费者为追求时尚,仍在麻木地作为帮凶而加剧了对藏羚羊的残杀。这不仅是对许多国家相关法律的对抗,也是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蔑视和对全人类保护野生动物意愿的践踏。
才嘎局长还告诉了我们他和保护局巡山队员们几年来观察到的一个惊人秘密:“藏羚羊的乳汁还哺育着中华民族。我们有点不相信,他对我们说,每年,当成千上万的母藏羚羊哺育幼仔时,由于幼仔吃不了那么多奶,母藏羚羊丰满的乳房胀得发痛,它们就不断将乳汁挤擦在可可西里干涸的湖面泥板上。等到夏季来临,这些凝固的藏羚羊乳汁就融进雪山冰川溪水里,流入长江、黄河。如果说中国人是喝长江、黄河水长大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的话,那么,我们可别忘了,这滔滔江水中,含着藏羚羊的乳汁。像这样说,藏羚羊确实是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中华民族。在中国,有哪种野生动物能像藏羚羊这样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哺育着中国人呢?要说有什么要求,它们只有一点:不要伤害、屠杀我们,让我们好好的活下去,为保护三江源和中国的生态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藏羚羊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民族友爱的大家庭,这里居住着藏、蒙、回、汉、土、羌、撒拉等许多民族。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婚嫁到吐蕃的队伍走过的“唐蕃古道”和今天的青藏公路、铁路都穿过可可西里及三江源地区,这些道路加强了青藏高原与内地的联系。目前,各民族正共同为建设青藏高原、保护藏羚羊而努力,保护藏羚羊就具有了民族团结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