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陕西书法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书法发展状况而言,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雄厚的文化艺术基础,作为十三朝古都,陕西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鼎盛时期,基本上是以陕西和西安为中心的。抚今追昔,中国书法最真实、最永久的历史遗存多在陕西,如西安碑林、宝鸡青铜器铭文、耀县药王山碑林、汉中石门汉魏十三品、昭陵、茂陵石雕、白水仓颉造字处、蒲城云麾将军碑、九成宫醴泉铭、华清池温泉铭等等,其种类之多-规格之大、品格之高,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历史上陕西书法篆刻英才辈出,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于右任等书法大师为世所公认,因此陕西有书法故乡之称。
陕西也被称为“书法大省”,陕西目前各级书协会员达2万余人,省级会员1560人,市级3500人,县区15000人。一个陕西省老年书协就有9000多人,而从上到下的爱好者无以数计。在一定意义上说陕西“书法大省”之“大”的含义在此
第八届中国书法篆刻展2004年在西安隆重开幕,原陕西省委副书记张保庆<右三>观看大展
2003年2月,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申办论坛会上,经过激烈角逐,陕西省终于获得了“八届国展”的承办权。这次全国书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书法界迎来的第一次国展,也是继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之后,每四年一届国内最高规格的书坛大比拼。从申办到举办国展,在陕西也经历了三个多年头了。在第八届国展中,八届国展获提名的100人中,陕西有10人,占十分之一。最终获大奖的就有7人,获奖绝对数也排在全国第三位,进入八届入围作者(前2000名),陕西还有85人。陕西入围并获奖的书法作者中,官员书法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原陕西省委副书记,现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的张保庆,原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现任省委秘书长,省政协常委的王改民等官员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入选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从陕西的省直机关到地市、再到县区乡镇,一大批的官员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活跃在当地乃至中国书法美术领域,从上到下的机关书画联谊会和书画学会,书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不断开展着书画联谊和交流活动。在中国众多书画网站和陕西众多的新闻媒体中,随便翻看,都能经常发现一些耳熟能详的官员书法家,如徐山林、张保庆、王改民、胡万城、萧云儒、胡树群、雷珍民等等,这些官员书画家们以其风格独特、个性十足的书画作品和人品而饮誉三秦大地,成为中国书画界的独特风景和一大美谈。另外,一些文化大家,知名作家的字画近年来也独占鳌头,渐渐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上等佳品,如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文联主席贾平凹、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雷珍民,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萧云儒、胡树群,陕西省政协常委、省书协副主席王蒙等名人字画几度成为热门。
现如今,陕西籍在京的官员和专家学者也热衷于书画事业,原陕西省省长、全国政协常委程安东,陕西长武人、现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柳斌杰,陕西临潼人、现任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原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的王巨才,原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新闻中心副主任的王志耘等一大批陕西籍和曾在陕工作过的官员和专家也都热衷于书画艺术事业,不少人经常题字、出版个人书法作品专集或办个人书法展。他们的书法作品成为年轻一代学习的样板。
2005年10月,原陕西省委副书记张保庆书法作品展览在西安举行,书展共展出他近年来书法作品230余幅,作品从丈二匹到扇面形式多样,其中行书手卷《滕王阁序》、行书横幅《毛泽东诗词》、行草14条屏《长恨歌》等作品大气磅礴,颇受专业人士赞誉。
书法专业人士评价张保庆书艺最大的特点,可以用“庄严正大”四个字来形容。笔落如刀雕,力透纸背,结构均衡稳重,如大鼎坐于廊庙之上,泱泱有君子之风。不炫示笔墨而内敛意蕴,不以奇崛取胜而以从容赢人,显出一种中华美学传统主流脉的境界。这大约和他多年从政养成的气度和心态有关。以大眼光把握大格局,自如地将笔趣、墨趣、意趣中的各种冲突因素熔冶一炉,举重若轻建构精心之作。
近年来,张保庆的书风更有新变。笔意、字势、墨法、章法,都更多地含茹着碑帖味,也更着意于追求笔墨情趣之外的哲理感悟,“庄严正大”中平添了几分典雅清逸。
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最近和吴三大、茹桂、雷珍民等一道,被西安出版的《人文风情》杂志评为“当代陕西十位优秀书法家”。肖云儒是入选者中唯一的学者书家。该刊以“本刊编辑部”名义在卷首发表《发扬汉唐精神 重振汉唐雄风》的文章,指出,“这十位优秀书法家,多年来挖掘继承汉唐时期的文化精髓和传统,以自己的艺术责任感、博大胸怀和汉唐先贤的开拓精神,创造出了一幅幅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他们的精神成为推动当今陕西书坛前进和发展的强劲旋风。”
集学者与官员和书法家于一身的萧云儒
萧云儒的书法作品
在陕西众多官员书法家中,其“领军人物”当属王改民了,他如今除了担任陕西省委秘书长,还任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改民1947年11月生于陕西咸阳,其书法从二王入手,兼学赵书,于佑任先生标准草书用功尤勤,不追求怪异的创新和世俗的流派,以坦荡胸怀,从政之余学书自喜,博文广识,诗词造诣颇深。其书作气格高古,神采怡然,疏落有致,自成风格。庚辰孟冬,海内外著名书法家创作邀请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期间,其中陕西的三位领导岗位上的书家作品被许多人刮目相看,这其中就有王改民的自作诗《七绝·南五台即兴》。诗曰:“白云渺渺水无声,幽谷翠峰鸟雀鸣。仙境浑连碧落外,尘心到此始为清。” 从书法观念上说,王改民属于“传统派”,但他不刻意于外在的形式,而致心力于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结字以于右任草书为基础,参以二王笔势,分行布白虚实有致,轻重缓急一如伯牙鼓琴,而其点线则从于入,从赵出,既得碑之朴拙质实又有帖之流畅自然。
对于陕西众多官员热衷于书法事业的现象,不少人士认为,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中国文化承传的道统。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书法家、画家的社会角色并没有职业化,那些被人们交口称颂的经典大师大多是在传业解惑或政事之余,兼事书事画事。书法与绘画自始至终都是文人或文化官员们诗文与政事之余的心灵独白。
王改民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