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让我忽然想起了什么


       2005春节晚会,其它的节目我都忘了,我只记住了那个全部由聋哑演员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在不到六分钟的时间里,21位聋哑演员优雅的舞姿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让人们很难相信她们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群体,而她们发自心灵深处关于爱和勇气的表达,将伴随着舞蹈《千手观音》,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在庄严、肃穆又不乏安祥和谐的梵音中,作为佛教教义中精神领袖之一的观世音菩萨,此刻在邰丽华和她的舞伴们的演绎下,散发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性美,成为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也就在看完那个晚会后回味之余,我忽然生出了一个问题:与平常看到的观音形象不同,今晚的观音为什么是千手观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则关于千手观音的小文章。原来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音”或“千眼千臂观音”,属密宗的六观音之一。但如果你在观音像前一数,你会发现观音实际上仅有四十二只手,那么又何以称千手观音呢?据佛经介绍,观音曾发誓要普渡众生,然而众生芸芸,观音有力不胜任之感,于是分身成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意在提高工作效率。观音的师傅无量佛见状,劝其不要着急,否则欲速成则不达。于是无量佛便将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每只手臂上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即三界中的二十五种众生的环境),两数相剩积为一千,故称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观音”。

    一个问题得到了解释,另一个问题又生发出来了:无量佛为什么要将观音已经分出的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呢?一个观音变成四十二个观音该有多好:或者四十二个观音各辖一地,分区管理,成为一地众生的精神领袖;或者四十二个观音各司一职,分类管理,如物质上各管柴米油盐酱醋茶,情感上各司喜怒哀乐爱恶欲,而追求上功呀、名呀、利呀、智慧呀、能力呀等等都有分身观音管着,主体观音则可高高在上,发点指示,搞点督察什么,既乐哉也悠哉呢。

    但观音的师傅无量就是不同意,他的理由是“欲速成则不达”。但我想,这个理由虽有道理,却很可能未能道出无量佛的心里的真实想法。试想,假如四十二个观音各辖一地,时间一久,分身观音们普渡众生的热情减退怎么办?普渡众生的标准不一怎么办?普渡众生的效果不一怎么办?又试想,假如四十二个观音各司一职,芸芸众生要拜观音,是拜一个主体观音好呢,还是四十二个观音菩萨齐齐都要拜到呢?从众生的角度看,既然有如此之多的观音,哪一个观音不拜那肯定是不行的。而事实上,有那么多的观音菩萨在那里,你拜了A观音,不拜B观音,B观音说没意见那是假话。而要众生们都去四十二个观音那里烧香膜拜,那是不是确实也烦琐点,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效果也是不是太差了点?无佛量也许真的就是在这个方面考虑得更多些呢!

    早先听过这么一个事实:一个项目在政府部门审批,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公章盖了一百五六十个。这可能是某些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的一个典型代表。后来一些地方政府把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用“窗口”的形式浓缩在一起,称为“政务中心”,颇有点“千手观音”的形象,据说减少了行政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效果很好的。然而就整个政府机构而言,部门是年年在增加,人员也是年年在增加,给我的感觉是观音多了,而千手观音还是少了。倘不知凡界的无量佛该如何去想,也实在得想出个好办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