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葛洲坝电厂:
设计装机271.5万千瓦,构成为:2X17万千瓦,19X12.5万千瓦,目前为277.7万千瓦,主要是2005—2006年增容两台机组,以及全资收购志发电厂1X2万千瓦作为电源点机组(厂用电),这样,平均单台机组增容2.1万千瓦,如果考虑21台机组全部增容,总计可增容44.1万千瓦,总装机增加到271.5+44.1+2=317.6万千瓦。
造价分析:1985年全部建成时,总投资约45亿元,平均每千瓦的造价为1657元。
根据设计装机271.5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57亿度计算,年利用小时达到5782小时计算,增容后年总发电量可以达到315.6万千瓦时X5782小时=182.4亿度。
二、三峡电厂:
原设计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847亿度,年均利用小时4653小时,实际建设时安装的机组情况为:左岸安装14X70万千瓦=980万千瓦,右岸和地下分别安装12X75.6万千瓦=907.2万千瓦和6X70万千瓦=42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总装机容量为2307.2万千瓦。
造价分析:按目前单台机组54亿元计算,32台机组总造价54X32=1728亿元,平均每千瓦造价7490元。
山峡电厂全部26台机组于2008年全部建成,地下电厂建成时间不详,预计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年总发电量=2307.2X4650=1073亿度。
三、葛洲坝电厂+三峡电厂年净利润分析:
三峡电厂全部建成后,总装机=2307.2+317.6=2624.8万千瓦,年总发电量=1073+182=1255亿度。
截止到2007年,三峡机组单台年均净利润=4.5亿元,葛洲坝单台机组0.8亿元。
按目前电价32台机组全部投产后年总收入=(1073X0.25+182X0.18)X97%(厂用电3%)=292亿元,年净利润=32X4.5+21X0.8=160.8亿元,净利润率55%,高于2004--2006年三年平均48%的净利润率。
电价上涨分析:
年份 火电煤炭价格上涨%(2007年基价) 发电成本上涨% 火电电价上涨% 上网电价
2010年 4年总上涨40%(约复合增长8.8%) 40%X70%=32.5% 28% 0.32
2015年 9年总上涨90%(约复合增长约8%) 90%X70%=63% 63% 0.40
0.25元/度电价年总收入=1255X97%X0.25=304.3亿元,年净利润=(160.8+182X(0.25-0.18
))X98%(费用增加2%)X75%( 所得税率25%)=170.2亿元,净利润率=55.9%
2010年电价年总收入=1255X97%X0.32=389.6亿元,年净利润=(160.8+(1073X(0.32-0.25)
+182X(0.32-0.18))X98%X75%=234.7亿元,净利润率=60.2%
2015电价年总收入=1255X97%X0.4=486.9亿元, 年净利润=(160.8+(1073X(0.4-0.25)+
182X(0.4-0.18))X98%X75%=308.5亿元,净利润率=63.4%
四、2016年奚落峡和向家坝机组全部投产:
根据国务院批复金沙江流域的开发计划和三峡总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司计划奚落峡和向家坝于2015年全部投产发电。奚落峡设计总装机容量为18X70=126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571.2亿度,按2001年8月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投资为459.28亿元(其中,水库淹没处理补偿静态投资为33.61亿元)。向家坝设计总装机容量为8X75=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301.3亿度,按2001年年底价格水平,向家坝水电站工程静态投资为289.88亿元(其中:水库淹没处理补偿静态投资73.93亿元)。
以上两个电站总装机186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872.5 亿度。按2015年的上网电价水平:
年销售收入=872.5X97%X0.4=338.5亿元,按销售净利润率63%考虑,年净利润=213.3亿元。
五、2016年总体赢利能力分析
1、如果长江电力按上市时计划,分阶段收购26台三峡机组(不含地下6台),而不整体上市,到2015年完成山峡26台机组的收购,年发电量1060亿度,发电收入411.3亿元,年净利润260亿元,总股本100亿股左右(在94.11亿股时,按上市时的承诺,还存在一定的融资额度),每股收益=2.6元,按30倍市赢率计算,股价应为78元。
2、如果长江电力按上市时计划,分阶段收购32台三峡机组(含地下6台),而不整体上市,到2015年完成山峡32台机组的收购,发电收入486.9亿元,年净利润308.5亿元,总股本100亿股左右(在94.11亿股时,按上市时承诺,还存在一定的融资额度),每股收益=3.1元,按30倍市赢率计算,股价应为93元。
3、2007年完成整体上市工作,销售收入=486.9+338.5=825.4亿元,总净利润=308.5+213.3=521.8亿元,按整体上市总股本134.11亿股计算,每股收益=3.89元。按30倍市赢率计算,股价应为116元。
六、安全边际分析(趋于保守):
1、增利因素:由于公司的折旧很高,葛洲坝机组折旧占葛洲坝电厂整个费用的44%,三峡机组占三峡电厂整个费用的82%,折旧现金流入非常充裕,这就为财务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提供了坚实的资本金基础。目前这两项投资的税前收益已经超过140亿元。
2、财务费用资本化:水电站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银行贷款将形成大量的利息,虽然2007年下半年开始证监会允许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预计财务费用可以比银行贷款降低20%--30%,但总体上会形成相当多的财务费用。在财务处理上,按财务费用资本化处理。但财务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的资金大于年折旧时,出现的财务费用是减利因素。
3、不确定性:上网电价测算存在误差。但根据目前国家节能降耗的力度来看,估计误差不大。
4、综合分析,以上各种增利和减利对冲后,2008年长江电力的每股收益年均增厚20%左右。
七、2007年下半年的中短线机会:
2007年,长江电力年初计划在公司现有装机规模下的总发电量为464亿度,其中:葛洲坝为146亿度,三峡为318亿度:
销售收入=(146X0.18+318X0.25)X97%(厂用电3%)=105.78亿元
2004--2006年三年平均销售净利润48%,据此测算2007年的净利润=105.78X48%=50.77亿元。
2007年董事会授权出售建行股票12亿股,已经出售4亿股,下半年再出售8亿股,预计税前净利润=55.7亿元,净利润=55.7X67%(所得税33%)=37.1亿元。
以上合计,2007年净利润=50.77+37.1=87.87亿元,在现有股本下的每股收益=0.93元。
因此,即使不考虑长江电力的整体上市或继续收购机组,2007年底,长江电力的股价有机会上到30元。
2007年,三峡电站的蓄水水位将进一步上调,预计将从156米上调到170米左右,这样现有投产机组的出力将增加10%--20%,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售电收入大幅度增长,并所得税后全部转化为净利润,为2008年每股收益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八、电价上涨的进一步分析
三峡电站销售给南方电网的上网平均价格为0.2988元/千瓦时(2005年第一次煤电联动价),约占总上网电量的20%,销售给华东地区的上网平均电价为0.25元/千瓦时(2005年煤电联动价格),约占总上网电量的40%,销售给华中地区的上网电价0.2元/千瓦时(2003年价格,第一次煤电联动价不详),约占总上网电量的40%,总体平均水平0.25元/千瓦时。
葛洲坝电价上涨幅度较大,2003年上市前后从0.05上涨为0.102元/度,又上涨到0.151元/度,2005年葛洲坝湖北上网电价为0.1599元/千瓦时,湖北以外的省份目前为0.22元/千瓦时(实际结算为 0.2元/千瓦时)。
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 广东省 全国平均 受电九省市
2003年受电省平均上网电价 0.3元/度 0.35元/度 0.392元/度 0.29元/度 0.32元/度
2005年、2006年两次煤电联动后(第二次煤电联动时水电基本没有提价,火电有调价幅度),
2006年受电省平均上网电价 0.34元/度 0.41元/度 0.47元/度 0.35元/度 0.4元/度
(估算值)
2005年煤电联动后公司主要受电区域电价情况(此后基本未调整)
单位:元/千瓦时 |
调整前电价 |
调整后电价 |
调整幅度 |
执行日期 |
葛洲坝电厂 |
0.153 |
0.1599 |
0.00690 |
5月1日 |
三峡电厂 |
|
|
|
|
湖北 |
0.21693 |
0.2236 |
0.00667 |
5月1日 |
湖南 |
0.22864 |
0.2327 |
0.00406 |
5月1日 |
河南 |
0.22581 |
0.2319 |
0.00609 |
5月15日 |
江西 |
0.26787 |
0.2729 |
0.00503 |
5月1日 |
上海 |
0.25751 |
0.2616 |
0.00409 |
5月1日 |
江苏 |
0.23193 |
0.2354 |
0.00347 |
5月1日 |
浙江 |
0.27509 |
0.2792 |
0.00411 |
5月1日 |
安徽 |
0.21736 |
0.2217 |
0.00434 |
5月1日 |
广东 |
0.29531 |
0.2988 |
0.00349 |
5月1日 |
重庆 |
0.21845 |
0.222 |
0.00355 |
5月1日 |
即将于近日出台的由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中国能源税收体系设计和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是:设立能源税,定义为消费税,即向能源消费者征收与能源有关的税,采用由能源生产企业代缴的方式。征税对象为能源生产企业,如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行业,进口能源则在海关代征。1、2007年底开征燃油税、作为能源税的一个品种,2、在此基础上,3—4年后推出能源税,初步设计为70—100元/吨标准煤,再经过3—4年,推出碳税,即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征税。
根据上述政策和煤炭交易市场化趋势,预计2016年火电发电成本的煤炭至少上涨200元,其中:煤炭能源税70—100元/吨标准煤,煤炭企业价格上涨至少100元/吨。对火力发电成本上涨推动0.07元/度,计算方法=200元/吨X全国平均煤耗350克/度=7分/度。
关于碳排放税,按目前欧洲的交易价格20欧元/吨左右,考虑未来人民币升值,预计碳排放税不低于120元/吨标准煤,对火力发电成本上涨推动为0.042 元/度。
因此,2016年全国火力发电平均上网价格测算为:现有上网价格+未来成本=0.35+0.07+0.042=0.462元/度。
未来随着竞价上网、产销见面的改革,以及节能降耗政策力度的不断落实,将出现水电优先于火电上网,且火电和水电的上网价格差将逐步缩小的局面,而三峡上网电价的定价标准为:受电省上网平均价。因此,2016年长江电力的水电上网电价达到2006年受电省份的平均上网价格0.4元/度,且低于此时的全国平均价0.462 元/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电价上涨分阶段: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的情况看,2007年—2010年跨越4年签一个合同,说明利用三峡机组的大量投产,迅速占领市场是优先考虑的市场策略,期间,如果出现煤电联动等政策,公司当然不会放过上网电价上涨的机会(合同中留有余地)。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以后,三峡的机组在2008年全部投产,并在未来的1—2年的质量保证期内运行正常,在2010年达到稳定的供电能力后,公司的主要市场策略就该谋求上网电价的上涨了。
另外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公司的上网电价有着巨大的优势,目前受电省份欢迎消纳的态度非常明显,这也是换取受电省份省能源投资公司资产最重要、最主要的筹码,换句话说,如果受电省份不与公司合作,公司通过调节减少受电省份的电量和提高价格,使受电省份的电网售电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或电网出现大幅度减利/亏损,从而影响受电省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