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皇帝,还是做专家?这个问题也许象哈姆雷特王子“是活着,还是死去”这个二难问题一样,一直摆在中国古代某些皇帝面前,一直到死,也无法破解。
中国古代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治国是他们的主业。然而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据说已经达到了专业的水平。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著名词人,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让他名垂千古。而唐玄宗则是一位作曲家,他在宫廷里组织了专门的乐队和歌会,自己谱曲编舞,把唐朝的宫廷音乐推向了顶峰,其代表作便是《霓裳羽衣曲》。还有的皇帝喜好做生意,晋惠帝司马衷的儿子当了皇帝后,一天到晚在宫中练习杀猪卖肉,竟练到用手掂量肉的斤两,可以毫厘不差。而明熹宗朱由校则喜欢盖房子,他做木匠,操作刀斧凿锯,堪称能工巧匠。因为兴趣,这些皇帝在他们各自爱好的领域里尽心尽力,将智慧和勤奋有机地融合,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有趣的现象:皇帝专家。
然而,就其人生价值讲,这些皇帝是专家,而非皇帝,因为在他们作为皇帝的任期中,国家大多呈颓废萎靡状,有的已经是国破家亡了。如果让他们选择,他们很有可能选择去做专家而不去当皇帝。但是他们是无法选择的,封建帝王的世袭制让他们不得不走上这个国家的舞台,这种制度和这些个皇帝的爱好相背离,也就注定了他们在他们的主业——治理国家这件大事上,将无所建树。
当皇帝还是做专家?皇帝们没有选择。但是这事要搁在大臣和一般领导们身上呢?看过《水浒传》,都知道有个太尉高俅,高俅就是一个“善蹴鞠”高级球星。当然,宋朝的时候,足球运动还不像现在这样发展,但即足球便有现在这样发展,高俅有出国比赛,有得“金球奖”、评“足球先生”的机会,依我看,高俅也不会去当足球专家的,而是会稳坐他太尉的官位。但高俅还是对足球情有独钟,因为他一身的好球技是他溜须拍马,钻营取宠的本领的一部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俅以赵佶踢球打弹的癖好为契机,天天陪其嬉闹玩耍踢球寻乐,得到了瑞王赵佶百般宠爱,也成就了他官运亨通的事业。所以,在官位和爱好面前,一般的人们还是会常常想兼而得之的。
但人的精力有限,人的专注度有限,上天给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呀。一个皇帝,一国之主,整天去捣鼓着他的那些爱好,势必会荒废国事,即使爱好上有专家的水平,也是一个很不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