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评选“十大民生项目”为何遭质疑?


  今天有个网友在笔者的邮箱里发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说厦门评选十大民生项目的事。这位网友在信中说,厦门政府搞的这个评选就是在搞“自我评价、自我表扬”,其做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当然,对网友发来的信,笔者是不全信,也不能不信的。所以笔者针对信中的内容,在百度里查找了一下。真没有想到,网友在信中所说的都是事实。

  《厦门网》上一篇《厦门新跨越十大民生建设项目评选热闹进行》的文章中说:“210980票!每一票都是市民心声的体现,每一票都凝聚着市民对厦门的热爱之情。经过近十天的投票,厦门新跨越十大民生建设项目评选活动“30进20”于昨天结束,20个深得民心的项目从30个候选项目中成功晋级┉┉。”

  此文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尽管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些华丽的词语,大加赞赏厦门政府的做法,但是,这华丽的“外衣”又怎能掩盖得了其虚假、丑恶的一面呢?

  大家从上文的介绍里可以看出,厦门市这次组织的“十大民生建设项目”评选,实际上最多的选票只有21万多张,也就是说参加这次评选的人数是很少的。为何如此说呢?

  大家知道,厦门市是个大城市,其常住人口就有225多万人(2005年年末的统计),对于有这么多人口的厦门市来说,这次参加评选的人还不到总人口的10%。如此之少的市民参加的评选活动,其结果又怎能代表整个厦门市民的心声呢?

  如果说,这还不能说明厦门这次评选的“十大民生项目”不能代表全体民众的心声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厦门在这次“评选”时所采用的方法吧。

  在《厦门新跨越十大民生建设项目评选热闹进行》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本月初,媒体对30个候选项目进行全方位报道,17日开始,网络、短信、电话三种投票方式开通,市民在30个候选项目中票选心中的民生项目。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厦门网民生项目专题的点击率超过20万次,手机短信投票一路攀升,本报热线电话屡屡被打爆。截至昨晚7时,30个候选项目投票数达到21万票”。

  好一个“网络、短信、电话三种投票方式开通”,可是,在225万常住人口的厦门市里,只有区区21万人响应。而如此之少的人参与评选,为何要说成是“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这“广泛关注”之说又从何说起?这岂不是在欺骗广大厦门市民么?文中的这一描述,难道不又正好反衬出举办单位在说假话、说大话么?这样的结果又怎么能代表全体市民的心声呢?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件反映厦门市政府政绩的“评选大事”,主办单位从宣传到投票,前后总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225万人口的大城市里,用一个月时间搞宣传和投票,这个时间是否少了点呢?

  也许有人会问题,厦门市主办单位为什么只用那么短的时间来搞评选活动呢?其真正的原因笔者当然是无从得知的。但是,笔者和读者朋友一样,从中已看出来,在这个评选之前,相关部门的宣传是很不到位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基层,没有深入民众去进行宣传发动,让全市人民都来参与。或者说,他们压根儿就不想让更多的民众参与,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其实,更让人感到可笑的是,不是参加评选的市民少,而是“专家评判团”人员的组成。这次评选“十大民生建设项目”活动的“专家评判团”是由20位领导、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组成的。大家不妨来看一看专家评审团的名单吧,看看都是些什么人。人员名单如下: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永红;市妇联主席翁金珠;共青团市委副书记黄鹤麟;市社科联副主席胡福宝;市文联副主席陈元麟;厦门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李泉佃;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吕聪成;市建设与管理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王进征;厦门住宅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锦泉;思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颜智伟;海沧区副区长何伯星;湖里区副区长林建;集美区副区长江根云;同安区副区长徐国庆;翔安区副区长胡亮信;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江曙曜;厦大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赵振祥;集大轮机学院院长、教授蔡振雄;市民代表:朱建国、吴华。

  这20人当中,除两位教授和两位市民以外,其他16位都是政府官员。这样的“专家评判团”,究竟是代表政府还是代表广大市民?怪不得,有市民说,这是政府在搞“自我评价、自我表扬”,是往自已脸上贴金呢?这又岂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心声呢?

  不过这次“十大民生建设项目”评选活动是由厦门日报社特别策划推出的,可能还没有经过科学发展观的检验和论证,也许这次评选活动压根就是一次“弄巧成拙”的活动。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这“十大民生建设项目”都是些什么项目。

  比如:摆在十大项目之首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是一个有一定建设规模的项目,其社会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约347万平方米,住宅约4万套,建设投资资金约96亿元。从2006年5月31日启动,所有项目将力争在2009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看了这个项目,人们就要问厦门市政府了,这个保障性住房都是保障什么人的?其房价又是多少钱一平方?政府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让保障性住房不“变形”,其中没有腐败现象?这些住房中低收入家庭是否买得起呢?还有,这个96亿元资金是房子的造价还是预算,其成本又是多少等等?这些与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相关的问题,在这次评选活动中都是只字不提的。

  笔者用96亿除以347万,简略地算了一下,得出每平方米是2767元的结果。这只是一个房子的成本价,而实际上土地和公共部门的投入资金是都是没有算在里面,建设部门的利润也没有算在里面。也就是说,这些保障性住房的房价只有比这个2767元高,不可能是低的。况且,这些房子要到2009年才能完工,在这两年里,其变数如何,是谁也无法预料的。而这些用了三年多时间才能建好的房子,且只有4万套,而厦门市的无房户又有多少人呢?年增长又是多少人呢?这样的保型障型住房,能否真正保障市民,还是要值得人们推敲的。

  由于篇幅关系,其他还有九个项目笔者在此就不一一评点,笔者只是把其一些情况录下,供读者朋友自己研读。它们有:

  2、“金包银”工程

  建设规模:目前,“金包银”工程涉及11个行政村、2.7万名村民

  时间:2005年9月30日首个项目试点,从2008年开始,我市将确保所有的“金包银”项目开始发挥效益

  3、翔安隧道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全长约9公里,跨海长度5.95公里

  投资金额:约39.5亿元

  建设起止年限:2005年5月1日开工,2009年底建成通车

  4、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所覆盖的陆域与海域面积合计超过200平方公里

  5、天竺山森林公园景区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规划面积约26.51平方公里,已投资2.15亿元

  时间:2005年“9·8”正式动工

  6、园博园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总规划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3平方公里

  时间:2005年9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今年9月开园

  7、城乡义务教育发展项目

  项目内容:岛内中小学义务教育学位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体系

  投资:岛内中小学义务教育学位增加预计要投6个亿,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已投4个亿

  8、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总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万多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全国最有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群

  时间:今年3月16日正式开馆

  9、岛内医院迁建和改扩建工程

  工程内容: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市中医院迁建,第一医院综合病房楼、急诊综合楼,中山医院扩建

  10、同安工业集中区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规划占地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用地7.88平方公里。

  实际上,厦门市搞的这次评选“十大民生建设项目”的活动,应当把那些具体的、如何保障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像工程承包的合法与否、建设成本多少等亮出来,让人民群众来见一见,评一评,这才是真正的评选。而光看这些漂亮建筑物的外表,或者是这些没还有完工又不能实施的项目,人民群众又如何知道其实际的情况会如何的呢?这些工程项目是否真正对人民有利,是否真正地解决民生问题的呢?

  可见厦门市举行的这一“评选活动”,其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像这种不科学的什么“评选活动”又岂能不遭人们的质疑呢?

  龚玉环

  2007年7月4日

  后符相关网址,供读者查阅: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707/t20070703_246861.htm

  http://news.ffw.com.cn/html/article/31/2007-6/29/2007629104142397.shtml

  http://www.xmnn.cn/xwzx/jrjd/200707/t20070703_246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