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几大门户网站首推博客以来,博客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作为一个表达个人思想与兴趣爱好的资讯平台,博客的作用不容置疑。在诸多博客当中,有人为民生疾呼,有人为公益性事业呐喊,也有人在博客中为别人指点迷津。
随着近两年牛市行情向纵深发展,应该说,股市博客的异军突起实乃顺理成章之事。特别是今年,某些市场人士的博客人气极其旺盛,每天点击率高达数十万并不是什么新闻,而且,在大量新投资者进入股市后,由于他们对于股市的一无所知,这些股市博客无疑成为他们进行投资的“高参”。
目前,在诸多股市博客中,点击率过千万的不止一人。这些股市名博之所以受到网友的青睐,并非没有原因。它们或对大势分析有独到之处,或对个股的把握堪称精准,或在其博客中为投资者解惑答疑。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大牛市的背景下,无论是对大势或是个股的预测,其实都是建立在行情的趋势基础上的。而从节后低价股的风起云涌来说,年初随便抓一只股票,都存在翻番的可能。况且,股市名博对于市场的预测也并不是万无一失。
至少在笔者看来,股市博客已呈现出泛滥之势,而某些股市名博亦在“不知不觉”中误导着投资者。
进行大势分析、推荐个股已成股市博客的主要内容,但实际上,并非所有人都取得了相关的资格。尽管博客仅仅是个人的平台,但如果其成为了名博而受到大家的关注,并且还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显然已不是“个人”的问题了。
《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人员,必须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并加入一家有从业资格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后,方可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任何人未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或者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但是未在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工作的,不得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根据规定,严格地说,没有取得相关资质或取得了相关资质却没有在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工作的,其推荐个股的行为都是非法的。更有甚者,某些名博在推荐个股、预测大势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理财”——以交相关费用的形式大肆招收会员,而在会员费到手之后便玩起了“潜水”的游戏。如此行为,与诈骗又有何异?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有某些名博,一味地看多,堪称股市中的“死多头”。无论是大牛市也好,还是这一轮牛市能够长期走牛也好,牛市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去年的一项关于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调查就显示,有30%的投资者与牛市盛宴无缘,更有2%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0%以上。此调查数据足以证明,牛市中同样存在风险。抱着“死多头”的心态,无形之中放大了投资风险。
调整印花税税率的政策出台之后,A股市场的政策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5月30日之后的一轮反弹行情,上证指数重新回到4300点。此时,监管层的一系列调控措施鱼贯而出。加息、取消利息税、券商基金QDII的面世、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红筹股回归等等,均昭示出管理层对于股市态度。而上证指数亦以大跌作出了反应,6月22日、25日,沪指分别大跌3.29%、3.68%。
股谚云:政策之树常青。任何技术分析在政策的威力面前都是苍白的。股市趋势一旦形成,无论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显得太渺小,即使是资产过万亿的基金同样如此。对于政策上的高压态势,某些股市名博却还在为投资者“打气”。6月26日,上证指数大幅低开后收阳。有人在博客中就指出,“双头”已演变成“双底”,并继续呼吁投资者做多买进股票。但是,上周四、周五的大跌,将“双底”击得粉碎,相反,“双头”则依稀可见。
笔者以为,在政策面不支持股指再创新高的情形下,某些股市名博还不改“死多头”的本性,与趋势对着干,注定会留下笑柄,也注定会祸害许多仍然还迷信其“实力”的投资者。这不仅是那些盲从的投资者的悲哀,更是博主本人的悲哀。
股市名博,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