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首度超过20万亿。其中,沪市总市值达到15.69万亿,流通市值4.53万亿;深市总市值为4.67万亿,流通市值2.35万亿。
今年1月8日,沪深股市总市值突破9万亿元的大关。1月9日,中国人寿闪亮登场,加之当天两地大盘大幅上涨,沪深股市总市值一举突破10万亿元的历史性关口。而在4月9日,沪深交易所的总市值达13.768万亿元,首次超过港交所主板及创业板总市值13.6980万亿元。
沪深股市总市值首超港交所时,各种报道扑面而来。与上次一样,此次沪深股市总市值首超20万亿,相关媒体亦进行了大肆报道。如两岸三地总市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2020年将超越美国等。
从股改前的不到4万亿,到如今的超过20万亿,仅仅只用了两年的时间。期间,还因为股改的原因,新股IPO与上市公司再融资被暂停了一年时间。因此可以说,沪深股市总市值在股改后的增幅是非常惊人的。
沪深股市总市值的大幅飙升,有如下方面的原因:其一,自2005年5月份启动股改以来,中国股市开始进入一轮大牛市中,个股股价翻番的比比皆是,涨幅达四五倍甚至更高的也不在少数,股价的上涨提升了个股的市值,进而导致总市值的大幅提高;其二,自新老划断后,诸多新股发行上市,特别是大型、特大型企业的纷纷上市,为总市值的增长作出了贡献。包括工行、中行、交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大秦铁路等大市的权重股的加盟,导致总市值大幅飙升。以工行为例。目前工行计入上证指数的股份为2509亿股,上周五该股收盘价为5.82元,工行一家增加市值近1.46万亿元。其它的如中行、中国人寿等大盘股,其市值均不是小数目。这些大盘股的加盟,对总市值的影响非同一般。
总市值突破20万亿大关,应该说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积极成果。但是,我们却不能被这个数字蒙蔽了双眼。
应该看到,目前的沪深股市总市值还是有较大的“水份”的。虽然股改已基本上完成,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具有了流通权,但由于其锁定期的原因,包括中行、工行以及原先的上市公司等的股份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沪深两市流通市值为6.88万亿,只占两市总市值的33.8%,而这一比例无论是港股还美国市场都要高得多。股价的涨跌,更多的是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所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都能够上市流通,股指能否涨到4500点以上,总市值能否超越20万亿,还真的是个未知数。
而笔者一直以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数量方面,更需要在质量方面大幅度提升。如上市公司的质量、制度建设的完善、市场的规范运行等。
自此轮大牛市启动以来,毋庸置疑,伴随着股指大幅上涨的,是市场投机行为的日益猖獗,以及上市公司违规事件的屡见不鲜。如果市场的上涨,是在一种正常的态势下,那还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市场投机行为的蔓延,无疑加大了其中的风险,也导致总市值本身存在着不小的“泡沫”,财政部的“半夜鸡叫”,几天之内总市值缩水超万亿就是最好的诠释。
因此,对于沪深股市总市值超过20万亿,其实不值得沾沾自喜。当前的市场,更需要监管层的大智慧与高瞻远瞩。夯实市场的基础,严厉打击市场的各种违规行为,杜绝行政手段式的监管,大牛市才能走得更远,中国证券市场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上市,沪深股市总市值才会稳中有升,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亦将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