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排忧解难


  [一大把网站]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整体水平低下是困扰制造业企业大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的匮乏,思想的陈旧,技术的落后等都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本文将揭示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来说明,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主要内容一览: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解决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精品方案展示:用友机械行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体制、技术、人才等各种问题的存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困难重重。唯有坚持政府的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突破关键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才能把这项伟大的事业推向前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国的制造业,这是一项基本国策,但我国的制造业总体来说大而不强,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为了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转变,我们必须加快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把网站]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整体水平低下是困扰制造业企业大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的匮乏,思想的陈旧,技术的落后等都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本文将揭示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来说明,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一)整体水平低下,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不平衡

 

  虽然中国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高速增长,但仍处于非成熟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偏低。调查显示,2004年制造行业内的企业有45.2%的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化应用,接近20%的企业仅有单机应用,大约有1/4的企业目前处在“基础网络阶段”,仅有0.7%的企业体现出信息化成熟的特征。

  中国制造行业信息化的特征是“从大到小”,发展极不均衡。大企业由于有资金、人才以及明确的需求,已将运用信息技术视为生存发展之本,诸多中小企业却因资金不足或意识不够,而在信息化大潮中一筹莫展,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严重不足。

  (二)企业体制阻碍信息化的步伐

  最初,我国很多企业上信息化项目时,往往忽视企业体制方面的问题,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上,重视技术应用层面的问题,认为技术主导一切,最好的产品和系统就可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

  企业信息化的推行是通过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来完成的,而大型信息系统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变革,变革就是要摒弃落后的流程,这必然要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他们对信息化的抵制。不解决体制改革的问题,信息化难以彻底贯彻。

  (三)网络应用不充分,电子商务尚难成形

  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商务活动的重要构成,中国制造行业在2002年开始大规模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企业纷纷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但由于基础的薄弱、相关知识的缺乏、管理方面的不足,企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而在信息化上收效甚微,在外部仅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发布与交互的功能,基本的电子交易都无法实现,而内部ERP、CRM和PDM等企业管理项目由于实施不规范、内部协调不善,造成无法大幅度地提升效率。

  (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能力不足

  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现在有一部分中介机构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但大部分仅限于单元技术产品的服务、综合服务和简单的软件应用培训。系统集成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能力较弱,特别是能够将生产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融合,向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不多,在制造业信息化中提供工程咨询、监理服务、技术服务,直接服务于企业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需求。

  另外,中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间往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诚信问题。由于市场发展不完善,制造企业在组织信息化工作当中遇到大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就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五)复合型人才匮乏
  
  信息化人才短缺,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奇缺。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施信息化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人才,而且还需要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工艺,又懂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人才,使企业在决策和实施时缺少“主帅”。

  >>>二、如何解决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大把网站]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整体水平低下是困扰制造业企业大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的匮乏,思想的陈旧,技术的落后等都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本文将揭示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来说明,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一)坚持政府的引导

  政府在引导制造业信息化时,应该注意两个“平衡”。

  一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平衡。政府在重点建设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同时,应当给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以应有的关注,使之与大中型制造企业同步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进步。

  二是东、西部地区的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上都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时候自然会遇到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难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二)注重关键技术的突破

  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而其关键技术攻关就是围绕“五化”的目标,以应用为牵引,以集成应用带动系统研发,以系统研发带动技术突破,以原始创新促进技术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促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些关键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通过与企业应用示范工程的需求密切结合,国产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初具规模,我国的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PDM、ERP等软件在应用数量上已超过国外产品,并且对国家重大工程和行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

  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实现信息化是我国制造业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必由之路。首先,企业信息化要更新观念,打破旧的模式,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重组,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其次,要注意资源的共享,以集成技术为支撑,联合进行关键共性应用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信息化进程奠定技术基础。应该注意的是,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不等于企业单打独斗,要继续提倡和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四)加强中介服体系建设

  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营造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氛围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政府要引导,要扶持;另一方面,中间服务机构要抓住机遇,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首先,中介服务机构要深入企业调研经营管理情况,了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帮助企业分析研究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其次,中介服务机构要自律。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少的有几十万,多的有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为了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中介服务机构必须树立“诚信”理念,要站在用户企业的立场,促进合同得以认真履行。

  (五)培养专业人才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制造业信息化需要大批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各地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并通过制度创新,调动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的积极性。

  >>>、精品方案展示:用友机械行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大把网站]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整体水平低下是困扰制造业企业大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的匮乏,思想的陈旧,技术的落后等都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本文将揭示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来说明,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原山西电机厂) 建于1952年,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重点企业,主要产品为Y系列、吊车、绕线、防爆及特殊专用系列电机,现有实际生产能力60万千瓦,年产值6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在职职工1258人,退休职工6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8人,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Y2、YZR2等多个系列国家联合设计产品的主要研制单位。1998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省中小型电机质量监督检查站设在本厂,负责全省电机行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近年来,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面临的困难非常多:

  1、各生产厂家为占领市场竞相压价,有些厂商报价甚至能低于我们20%,销售利润严重缩水。国际市场入关对国内企业的冲击日益加剧,公司的出口电机从前几年最好水平200多万美元,下滑到2001年的几十万美元;

  2、外欠款项4000多万元,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造成了产、供、销方面大量的问题,多年来受资金的限制,不能满负荷生产,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3、历史包袱负担沉重,离退休人员有600多人,仅此支出达400多万元,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机构庞大人员多,费用高,效率低;

  针对上述情况分析,公司决定从人、质量、成本三方面入手,挖潜降耗。因此,企业需要有个管理的帮手对企业管理逐步的优化,重点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增加流动资金,控制物流,降低成本,这个帮手就是ERP管理软件,从需求满足程度、性价比、人员适应性上用友ERP管理软件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在资金非常缺乏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将来,公司毅然决定先期投资数十万元开始构建企业的ERP系统。

  在ERP系统对管理的推动下,经过了多半年的系统集成运行,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通过对物流的控制,严把进货价格,对生产环节跟踪考核,在同等产量情况下和去年比,9个月的进货成本在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仍降低了52.43万元,制造成本下降了171万元,其中制造费用降低了47.97万元,节省资金223.43万元;

  2、销售毛利率和去年比上升了6个百分点,同前十年的平均值相比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创造了十年来最好的盈利能力,年收益超过200万元;

  3、 大力清理在产资金,在产品资金大幅降低,补充流动资金385万元;

  4、 四项费用(销售、管理、制造、财务费用),扣除财务费后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00万元,

  5、 应收帐款回款率由原来的80%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

  6、 存货周转率由原来的35.3%上升到现在的58.69%;

  正在实施的成本管理完成后,采购计划编制时间将由原来的七天缩短到一天,并能准确地提供每次销售订单排产的物料需求清单,销售订单完成率将会有大幅改观。

  >>>>相关文章阅读:

    我国中小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两极分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