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政府何以制造“海参败笔”?


沈阳铁西政府何以制造“海参败笔”?

今年的“两节”送温暖,给各大主流媒体带来最有争议的话题,可能莫过于沈阳铁西政府欲出300万而开展的“送新衣、送医药、送年饭”活动。据报道中说,沈阳铁西政府给贫困户送出的“年夜饭”可不是一般的年夜饭,是有清蒸鲈鱼、红焖甲鱼、葱烧梅花海参等有很多“硬菜”的年夜饭。这些“硬菜”以前贫困户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可以这样说,这些贫困户看到铁西政府送来的年夜饭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了眼界,大饱了嘴福啊。
虽说“年夜饭”很珍贵,贫困户也偿过了很难吃到的名菜珍品——“葱烧梅花海参”。但是,当这些贫困户吃了这次铁西政府送来的“可口”的年夜饭后,那么贫困户以后的贫困问题怎么办?贫困户日常的生活困难又如何去破解?贫困户的收入来源是靠什么的?又有多少?这些贫困户的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沈阳铁西政府急需要考虑的大问题吗?
诚然,在两节到来之时, 党中央要求各级政府送温暖,那是因为我们基层各级政府还没有财力完全消灭贫困户的情况下,只有采取分步走的办法,来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所以,送温暖只是政府一种“救急”的办法,是在政府没有更大财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毫无疑问,这些贫困户离“温饱”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更不要说离党中央提出的小康目标还有多远了。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基层的领导就要认真地领会中央的精神。要积蓄财力,制订目标,每年都要让一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不是象沈阳铁西政府那样,花300万请贫困户吃些高档菜,高兴一会,就算是落实了中央两节送温暖的要求?这是对中央政策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因为这种送温暖,不仅损伤政府很多财力,而且最主要的是不能让贫困户减少。可以说沈阳铁西政府花那么多的钱,用来送年夜饭,是没有把钱用在刀刃上。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一个曾经和我儿子一起看过的动画片。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两个家境比较困难的家庭,有人送他们一家一只能生蛋的母鸡。有一个家庭,就把人家送的母鸡杀了吃了,这一家人都说鸡好吃,吃得也很开心。而另一个家庭却舍不得吃,把鸡养起来生蛋,然后卖蛋再发展鸡来养。最后,这家人家的鸡是越养越多,家里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可是吃了鸡的那家人,只是吃鸡的当时感觉很好以外,而以后的生活还是和过去的一样没有什么变化,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改善了”。
这虽说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但故事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如何持家,如何做才对自己的生活有利。
如果我们把沈阳铁西政府也看成是一个家庭,再从这个故事中两家人家对鸡的处理方法来看了,那么吃鸡人家的处理方法与沈阳铁西政府的处理方法是否有相同之处呢?当然,笔者以为是非常相近的。
那么, 如果按照沈阳铁西政府的处理方法,每年都拿出300万来送“年夜饭”这样的“温暖”,那么送了5年,就要花1500万,送10年就要花3000万。这样的“送温暖”会有多大的效果呢?对沈阳铁西政府来说,送温暖花去了那么多的钱,为贫困户做了不少的工作,一定认为贫困户很满意的。而实际情况呢?对贫困户说,原来的贫困户还是贫困户,生活仍然处在“岁岁年年花相似”的境地。沈阳铁西政府的这种做法难道不是一种得不偿失之举吗?
如果笔者是沈阳铁西政府领导的话,是不会拿那么多的钱来请贫困户吃“葱烧梅花海参”的,而是要把这个钱用在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致富上,也还会采用几年积累的“送温暖”的资金,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9982户低保户逐步脱贫致富。
当然,这样的送温暖活动又不是第一次开展,沈阳铁西政府领导的心里也是很清楚如何做的。而如今沈阳铁西政府的这种做法,如果说是领会了中央的指示精神后而采取的,那么沈阳铁西政府这种做法的后面是否还有别的“文章”呢?不过,这报道中没有说,只是笔者的“小人之心”罢了,但愿笔者真的是以“小人之心”,把这一问题分析错了,否则问题还会更加严重啊。
所以,笔者认为,沈阳铁西政府对中央送温暖的指示精神的实质没有领会,也可以说沈阳铁西政府的这种送温暖的做法是其政绩中的一大“败笔”。

 


龚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