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那是夸一个人浸淫于专业之深,也说明从一个人的言语之中可以看出他的行当身份。但是,从以经济学人身份出现的茅于轼老先生最近的言谈之中,却难以看出他老人家竟然还是一个经济学家。
http://www.zzei.gov.cn/zjsd/2007-08-02/11853603568879151.htm
茅先生理直气壮地声称就是要替富人说话,显示了一贯的直言不讳耿直性情。但是,直言不讳和冥顽不化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敢不敢说和说得对不对是两回事儿,敢说不等于说得有理。一个人讲话是有自己的原则的。政治家说话的原则是阶层利益,法学家讲话要以法律为准绳,科学家讲话是以事实为依据。那么,经济学家应该怎样讲话?
法学家以法律为准绳讲话的时候,正确与否就无法进一步证明了,因为法律就意味着正确;政治家讲话的时候则不需要考虑什么正确与否,只要符合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阶层的利益即可;科学家讲出话来正确与否只要看客观事实的认证。但是,经济学家讲出话来如何判断对与错?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的言语霸权恶习都多受抨击。但是经济学家的霸权也多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有许多人,除在学术上拾人牙慧之外别无建树,也只好去抢法学家公平裁判的位置和政治家利益代表的风头了。抢位置与出风头就成为弥补学术上平淡失落的一个办法,成了某些经济学人把自己打造成为“媒体经济学家”的途径。然而,抢政治家的饭碗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这是荣辱与共、利益与风险并存的险招儿。
茅老先生历来倡导公平,说自己“最看不惯人与人的不平等、缺乏自由。我非常讨厌特权。”但是,口无遮拦的茅老先生大概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利用自己特殊的的身份获取的言论特权。
从茅先生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的是非价值观吗?他活脱脱就是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在说话。茅先生似乎只以贫富论是非,但是,人是不能以阶层来判断是非的。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极端片面观点早已被淘汰了,人是具有善恶两面性的。富人当中有靠聪明才智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也有聚财无道靠非法途径发达的。发达之后有人仗义疏财慈善修身的,也有贪得无厌为富不仁者。同样,穷人当中也是良莠不齐,有清风亮节人穷志不穷的,也有沦为恶徒打家劫舍的流氓无产者。
当然,茅先生已经声明说:“我这里所说的富人不包括贪污盗窃,以权谋私,追求不义之财的那些人,而是指诚实致富,特别是兴办企业致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看来先生也知道人不能以贫富论是非,既不是穷有理也不是富有理,是非曲直和贫富没有必然关系。
因此,想必茅老先生也会说他所谓的穷人也是“好的穷人”。如此说来,茅老先生倒不如综合而论“我就是要替好人说话办事”,这就没人挑毛病了。
其实,“说话”和“办事”有什么本质区别?没有。只不过是“服务”的方式差别而已,一个是用“言”服务,一个是用“行”服务。有人建议茅老先生把自己的话调个个儿:“替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其实没什么差别,反正都是服务嘛。只不过,在注重实惠的国人言中,“说话”似乎不如“办事”实惠,有“说空话”“办实事”只说,就不知道茅先生只是替富人说说而已,还是替穷人那样办点实事。
既然“说话”“办事”都是服务,茅先生的话就可以简言之为“为所有人服务”了。这听起来和“为人民服务”大致相同,只不过“人民”二字已经特指“好人”了,而“所有人”就龙蛇混杂了。有为所有人服务的人吗?有。一种是政治家,声称所作所为对所有人都有利,但是做起来就另当别论;另一种是佛(但不是人),理想中的佛才会讲“普渡众生”。芸芸众生形形色色善恶并存良莠不齐,佛一概超度,可谓大慈大悲哉。
生在中国应该感到庆幸,不管你是中国的穷人还是中国的富人,当你是穷人的时候,有茅老先生这些人替你办事,当你发达之后还有茅先生这些人为你说话,多好!
茅于轼,真佛也。
只是下次出来讲话的时候,最好是收起黑冠戴上红顶或者披上一袭袈裟。
阅读链接:
1.茅于轼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oyushi
2.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70730/024115701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