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说改革应试教育,学生负担真轻了吗?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12日举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考虑对中考进行比较重大的变革,以大大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他们素质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将对学校的素质教育提出基本要求,把素质教育成果作为学校的主要衡量指标(9月13日新华网报道)。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要改革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和行动,可以说近十几年来从未停止过。问题是,学生的学业负担真的减轻了吗?笔者拟以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例子是笔者身边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现状。笔者家里有四五个堂弟堂妹,现在分别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为了完成作业、复习和预习,傍晚回家后除了吃饭洗澡就要“开工”——小学的,没有一个能在晚上10点前睡觉;初中的,没有一个能在晚上11点前睡觉。这意味着什么?按照第二天早上6点多起床算,他们的睡眠时间勉强维持在8小时左右(比10几年前的我少了),而且,这是在没有多少休闲娱乐活动的前提下。

第二个例子是杭州《都市快报》有过这么一个报道:一道二年级的数学题难倒了很多人。这道题是“按规律填数:2,3,7,18,47,()”,让家长苦恼了整整一夜,也让报社编辑冥思苦想了大半天。经报纸报道后,112位读者进行了互动,有读者坦言办公室同事没一个能答题。类似的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三个例子是前几天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一档节目:《成长在线》特别节目《我比你强》第一期,让小学生挑战高考题,让高考状元挑战小学三四年级课本。结果让笔者大跌眼镜,小学生对高考题目对答如流,而有的高考状元却回答不出现在小学课本上的题目。这是在说明现在的小学生博学多才还是学业太重?我们应该高兴还是惋惜呢?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最新的实例,也是在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呼唤和实施了很多年后仍存的结果。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教育部一次“比较重大的变革”,就能完全扭转这种现状?拿什么保证不出现“越改革负担越重”?

素质教育要搞,应试教育要改,学生负担要减,这些都不该是空话,不能停留在文件中,而是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出台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措施之前,需要更多倾听来自一线(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呼声和意见,不能再闭门造车了。否则,越改革负担越重的例子就会像过去那样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