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看到人均国民总收入进中等行列后的差距


  中国国家统计局十八日发布五年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单”: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已由原来的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9月19日《人民日报》)

  这个消息固然是好消息,尤其是过去五年,在世界经济大棋盘上,“中国速度”可谓演绎得淋漓尽致,与居前三位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亦在缩小。在看到中国经济“一骑绝尘”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的速度依然偏快,付出的代价很大,不稳定、不协调的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一些地方目前还没有从GDP崇拜中解脱出来,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等工作还任重道远。正如有关专家所言:只有客观正确地对待存在的差距或不足,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把各种挑战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对策和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才能有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首先,要认识到我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综合国力也明显增强,目前总体情况在世界上排第四位,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也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如东西部发展差别较大,城乡发展差别较大,贫富差别超过警戒线,加之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能否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着我国社会能否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其次,要认识到我国的发展仍然是靠高投入、高消耗作支撑。尤其要看到,目前全国有近1/3的水体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质,重点流域40%以上断面的水质没有达到规划要求,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值得高兴的是党和政府已认识到此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影响,决定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并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可见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位置。

  第三,要认识到我国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热衷于上新项目,铺大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亏损、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经济结构畸形等问题。

  今后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法制建设,为实现经济增长转变提供政策保障。要充分运用税收、信贷、价格、计划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行政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和企业投资行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要制定效益、质量、资源、环保等指标体系,限制粗放经营;要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着力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要在政策方面向重点产业和企业倾斜,扶植科教事业,鼓励规模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塑造市场主体,增强需求约束,并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还要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结合起来,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居前三位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