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的中秋不都是伤感的泪滴


  我是1993年离开金融部门,从喝酒就是工作中的疲惫状态中走出来的,当年我才27岁,觉得自己已经很不年轻了,有那么多的梦想要实现,如果继续在原地的境遇下混沌下去,就毁掉了自己多少个青春大梦啊。

  我平时就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喜欢看书读报,喜欢写作,我们单位订阅的《人民日报》、《党员之友》、《吉林日报》等很正式的很官方的读物只有我一个人在看,不是我很正统,也不是多么想进步,就是觉得一些咨询信息对我还是很有用的。那个年代的咨询是很不发达的,但是我相信读书看报一定有用。

  还是因为书和报看多了的缘故吧,我的心就活了,我的梦想也就远大了,我要自己去支配自己的人生,我总觉得我的人生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总想干些有理想有朝气和活力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事业。我决定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去打磨,去拼搏自己的理想,即使不成功也算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我拼搏过,我奋斗过,我努力过……

  我当年的辞职书让很多人震惊,大家都觉得我还是很有前途的,写作能力好,演讲口才也非常的棒,还有学历,也算是一个有些影响的人,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有多少人能解的我梦,我是我的梦的缔造者,我是我的梦的实践者,我知道,这个决定很不小,对我的人生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也知道我为这个决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今天适逢欧妮中秋博客大赛,我就说说我这些年在外做游子度中秋的一些感想。第一年的中秋节我是在长春度过的,当年离家就400多公里的路程,坐火车14个小时,交通没有现在发达,那年我刚出家门,正是十分困难的时期,在一个广告公司做策划,一个月70元钱的工资,我租住的一个偏差子平房的房租是80元,每个月的生活费开销200多元钱,很难求活的。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机遇,总的找一个平台去施展自己,就从最低处入手开始了自己的青春大梦。

  本来计划回家过中秋,记得当年的中秋也和十一节连在一起,三个月没有回家了,真想家啊。当时我正和《青年月刊》的杨总谈启动一个新的广告公司的事情,他和我约见面的时间就是十一的那一天,让我做出选择,只能选后者,我就是为做事业出来的。我满怀着雄心大志去准备要和杨总编谈事的材料,我对新的事业充满了憧憬,可以说是激情满怀。那一天,我的一个老乡是《吉林日报》的编辑,本来还计划去参加他的婚礼,也是因为和杨总谈事业而没有参加成,心里满是愧疚。

  那天谈的很愉快,因为中间出了一个小的插曲可能导致我们的谈判最后流产了啊。当时,我正和《吉林工人报》谈建立广告部的事情,不是我做事情不专一,而是我真不想错过机会,我和杨总的谈判一谈就是两个月总也没有什么结果,我耽误不起啊。我要生存,我要发展,我必须把每一次的机会当成是最后一次的机会。当时,我三弟不停的呼叫我的呼机,好像有十万的火急,我只好出去找电话给他回复,没有什么大事情,只是代表全家问候我节日快乐。听到如此亲切的乡音,我很感动,泪就在眼圈里转。等我接完电话回来,我看到杨总的表情和我走时的热切的表情有了很大的变化,语调也不再高亢,谈话也不再热烈。然后我们就草草地结束了谈判,本来我们那一天要做最后的决定,要开始我们的事业,自从那一次谈判后就彻底地没有了音信。后来我反思我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原因也许就算找到了,当时我千不该万不该把《吉林工人报》的策划报告也放在一个文件夹里面,而切我去打电话的时候我把他放在了杨总的眼前,这就不用解释了,杨总的冷漠就是由此而引发的,一个亲情呼叫,一个小小的疏忽,使我到长春来的第一个创业梦想流产了。

  那个中秋节对我来说是灰色的,是不堪回首的。

  还有一年中秋节,我还是选择留下,因为工作很忙,就和几个比较要好的同事在一起过中秋节,记得我们选择在自己的家里做饭,弄了很多的菜,买了葡萄,也买了月饼,还有啤酒,大家一起动手去做菜,有了叫刘燕灵的女孩主灶,当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的时候,大家一脸的欢乐喜气,冉然是回到了故乡,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大家欢乐地举杯邀明月,同庆佳节,都是外来的游子,来自四面八方,互相照顾和支持,希望这个中秋过的更加有意义。

  当大家吃菜的时候,怎么也感觉不对劲儿,这菜没有咸淡却有点苦,各个

  嘴列的老大,“刘燕灵,你用苦菜当调料了啊?”

  最后一调查发现她把面碱当成了调料了,还一脸的无辜的样子说:“我说做菜放盐的时候,怎么直冒沫,还纳闷这是什么高级的盐啊!”

  “你真有创意啊!”

  “罚你全包圆啦!”

  这个中秋节没有好菜也没有好饭,但是大家还是欢声笑语不断,然后喝了许多的酒,酒多了以后就开始想家,再然后是沉默,沉默过后,大家不约而同去电话局打电话,那时就时兴用插卡电话,不知道怎么搞的,我的卡放里面去就拿不出来了,然后喊人也不见,我们就使劲敲打电话机,保安来了,不问缘由就训我们,然后我们就和保安吵架,差点把警察找来。

  那时的郁闷和想家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啊,长期漂泊在异乡为异客,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就想打一架,哪怕是挨打心里也痛快啊。胸中就像揣了一个炸弹,随时都想引爆它。我拉住保安的衣领子大声和他叫骂。

  那一天真就有这样的冲动,想和保安打一架,还是哥们压事,他把摁倒在地上,让我半天起不来,这样我就无法和保安打架了。想来,这是我做游子以来唯一的一次冲动想要和人打架,而切是很很地打一架。这是和大家在一起过中秋节的趣事。

  那一年我独自一人过中秋节,单位没有放假,只给每个人分了一包月饼,也是心情比较郁闷,想回家回不成,想老婆想孩子,想父母,那滋味很难受。

  下班以后,一个人形单影只地走在别人繁华的马路上,像只孤雁不知道家的方向。人家有家的回家了,没有家的有女朋友,我好像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冰冷的心。手里的月饼比石头还硬,压在心头喘不过气来,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不远处有一个乞丐跪地乞讨,看到他我的眼前豁然一亮,和乞丐比比我还是比他强多了啊,至少我知道我今夜去向何方,我毕竟有那么多的牵挂在心头。我还可以仪表堂堂地走在大街上人五人六。我把一包月饼都给了乞丐,那个乞丐愣愣地看了我老半天,“先生,我不要吃的,我只要钱!”声音很轻,语气很重。

  我一楞,嘿,还有这样的乞丐,给吃的不要,“你是不是以为这个月饼有毒啊?来我吃给你看?”

  我当即蹲了下来,就拿起一块月饼掰开,一半给了乞丐,一半给了我自己,我就大口吃开,不吃不知道,那月饼是桂圆泥馅的,属于高档的月饼,据说是五六元钱一块。真的很好吃,乞丐看我吃的很香,也就跟着吃了起来。我一个仪表还算周正的小伙子,和一个乞丐分吃月饼,多少令路人不解,围上来许多人看热闹。许多人都夸我是个好人,是个有良心的人,过节了,还有心境想着乞丐,这样的人很了不起啊。

  这么个小小的举动吸引来了一个记者,要采访我,我吓的落荒而逃。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善举使我蓦然忘掉了烦忧,思乡的忧愁顿然无了影踪。第二天,我在晚报上看到一个新闻:我市昨天的乞丐都吃上了好心人送的月饼。因为我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带动很多的善良的人跟风,都去给乞丐买月饼吃,那一年的中秋节是我最难望也最有传奇色彩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