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深陷贿赂门、家乐福深陷受贿门


     跨国公司曾经是令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然而,近来发生在跨国公司身上的一系列腐败事件,使他们受尊敬的程度大打折扣。继西门子深陷贿赂门之后,麦当劳、家乐福等公司相继曝出高管卷入受贿案的丑闻。
    本期奇正管理俱乐部选择了家乐福(中国)和西门子(全球)的案例,以探讨如下问题:
    企业如何预防和管控内部腐败?
    企业在业务往来中如何交流“感情”?
    作为职场人士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常在河边走,能否做到不湿鞋?
     在我看来,也许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我们以往是否陷入了对于跨国公司的不正确的迷信与崇拜?
     进而言之:
     在当前的企业制度构架、企业文化与商业道德伦理背景下面,企业内部腐败能够得到有效预防与管控吗? 
     这是我的困惑,期望向大家请教。我愿意在认真思考后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9月6日晚于湘西怀化
 
西门子深陷贿赂门、家乐福深陷受贿门
 

案例一、家乐福(中国)重拳整治内部腐败
  进入中国12年后,全球第二大零售巨头法国家乐福集团对于业界习以为常的采购领域腐败现象似乎已难以容忍。在48岁的新任中国区总裁罗国伟主导下,这家以灵活务实著称的跨国公司正在中国掀起一场内部反腐风暴。
  2007年6月25日至8月1日,家乐福北京CCU及7家门店事件进行调查,经查,包括12名供应商在内的22名人员被北京警方传唤,其中8名家乐福经理级员工被警方正式拘留。目前此案正在审理当中。上述8名家乐福员工系北京CCU的1名生鲜采购人员,以及北京7家门店肉课的课长。被拘留的原因是涉嫌收受供货商贿赂。家乐福的相关工作人员证实,这并不是所谓改革风暴的一部分,是有人举报后,他们经核查属实。而且此事件是个人行为,属于个案,公司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严惩。目前,这8个人已经离职。
  家乐福目前在北京共有8家门店,最早的一家成立于1995年。此外,家乐福东北地区和深圳部分门店的若干采购人员也受到内部处理。这是家乐福在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腐行动,也是国内零售业公开曝光的贿赂案中,被处理人员最多的一次。
  在国内零售业,采购领域的灰色交易一直大量存在且极难根除,将“正直”视为公司价值观之一的家乐福也难以独善其身,甚至被部分供货商认为是腐败现象较为严重的企业。
  对于家乐福采购环节可能存在的受贿现象,不同的供货商有着迥异的描述。一位品牌食品制造商表示,他所见到的家乐福采购人员受贿情况并不很多。另外一位中小供货商则告诉本报,家乐福采购环节的灰色地带很多,下至收货处的保安、收货员,上至采购人员、店长,都不同程度地涉嫌灰色交易。“有的人员比较含蓄,会暗示供货商;有的则开门见山,甚至在供货商交货时直接将部分货物据为己有。”上述中小供货商表示,由于家乐福是国际知名品牌,且产品销量很大,很多供货商在交纳各种费用、返点后尽管已无盈利甚至略微亏损,但仍愿意向家乐福供货以占据市场。部分供货商认为,能进入家乐福的销售体系,是对企业和产品实力的肯定,能帮助自己在其他超市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
  为什么被拘的都是课长?在家乐福一个课长的权力有多大?供货商为什么贿赂课长?在课长面前,供货商明显弱势。供货商要想商品进入家乐福,有好的销量,必须和课长“交流感情”,保持良好关系。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贿赂。
  据了解,家乐福各门店的订货、陈列、促销等核心权利以往都由店长及各级管理人员自行掌握,部分供货商为了获得销售机会,或者在谈判中获得较好的合同条款,会在向门店交纳各种费用的同时,私下向门店采购和管理人员行贿。而“单店作战”的模式因灵活性高、适应性强,曾为家乐福在华快速扩张带来很大帮助,但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下门店权力过于集中、总部难以完全掌控,也为采购、招商、工程等敏感环节滋生腐败现象提供了空间。事实上,这是外资和本土零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即便是加强内部管理,采购领域大量存在的灰色交易依然难以根除。
  整治内部腐败行为是家乐福中国区总裁罗国伟今年1月到任后,为规范公司运营管理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他的举措则包括上收门店的采购职权,推行以CCU为中心的区域采购模式,实行前后台改造等。罗国伟推行改革后,这种现象有所减少,但仍难以消除。
  事实上家乐福中国区高层对这一情况早已了解,但进入中国初期并未把反腐工作列为核心要务。在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跑马圈地并取得领先地位后,他们开始将重心转向加强内部管控,整治腐败现象是其顺势而为却意味深长的一项举措。

案例二、西门子(全球)深陷贿赂门
  世界上最受尊敬的跨国巨头之一西门子,竟然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进行大规模跨境行贿。事实上,对于西门子商业贿赂的调查,始自1990年代中期。就像涓涓溪水经过缓慢蓄势,终汇成滔天洪流一样,到去年底,多国同时展开的调查突然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合力汇聚之下,几个月时间里,西门子贿赂案的规模、范围和涉案人级别不断刷新,最终形成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反商业贿赂浪潮。
  5月20日,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任命彼得罗旭德为公司下一任首席执行官,于7月1日上任,现任CEO克劳斯柯菲德将于6月30日离职。罗旭德是西门子近160年历史上的第12任CEO,也是西门子第一次任用外部人士出任CEO,其使命是尽快让西门子摆脱商业贿赂的丑闻阴霾,恢复公司声誉。
  半年之前,2006年11月15日,德国警方搜查了西门子公司在德国的近30间办公室,其中包括现任CEO柯菲德的办公室,以及部分员工的居所。德国警方还以涉嫌挪用和在其他国家行贿的罪名,拘捕了数名西门子员工。德国检方确认的涉案金额达2亿欧元,而西门子内部审计的结果则称,可疑资金高达4.2亿欧元。如此大规模的调查行动,如此高额的违法涉案资金,加上数人遭捕受讯,西门子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惊人的一起公司贿赂调查案。西门子这个被认为是德国最受尊敬、也是欧洲最大的工程制造业巨头,陷入前所未有的丑闻和动荡之中。
  针对西门子贿赂案的全球调查目前尚未结束,而在一系列可疑行贿名单中,出现了一些中国公司和个人的名字。在毕马威报告中列出了全球另外20多个可疑的咨询费接收者,涉及总金额达1亿欧元。其中亦首次出现了中国的名字——共有九个和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及个人被提及。
  当深陷贿赂门调查丑闻中,冯必乐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说,他从来不曾想到,“一小群高级经理和雇员会设法破坏我们发展起来并在最近几年里执行的相关安全措施。他们显然利用了我们分散的组织结构,以为找到了可以不被我们外部及内部控制机制发现的方法。”西门子慕尼黑总部的公司传播高级协调员贝克向《财经》记者介绍,西门子是从1989年开始实行分散治理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多个国家发生政治体制变化,市场也因此发生很大变化。作为对这一外部环境变化的回应,西门子采取了放权让各个部门集团自主决定如何在其他市场运营的策略。这被很多观察分析人士认为是西门子行为失控同时缺乏有效监督的一个主要原因。
  半年多过去了,西门子的腐败调查仍在继续。慕尼黑公检办公室负责人萨默费尔德向《财经》记者表示,调查至少还将持续好几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