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茅于轼举个穷人搭富人便车的例子


      茅于轼总是在喃喃自语说“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我们要涨价”,“打倒富人对穷人没好处”,“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一定错不了”之类的话。

      什么是富人?钱多就是富人,什么是穷人?钱少就是穷人。在这个世界上消费任何产品,富人是一定要搭穷人便车的,岂只学费。涨学费救穷人的理论纯粹是个垃圾理论,它压根就不是什么发明创造。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富人不搭穷人便车的东西?请茅于轼举个例茅于轼子。这个世界上有穷人搭富人便车的例子吗?也请茅于轼举个例子。

   “ 打倒富人对穷人没好处”,单纯分析这句话得不出结论。首先富人有好富人和坏富人之分,他们对穷人的影响也不一样,对坏富人留着有什么用?另外我们要看富人的存在对穷人的生存有什么影响才能下结论,如果富人能带动穷人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打倒富人自然没好处;如果一些富人的存在只会争夺穷人的资源,拉动物价膨胀,形成垄断,你说留着这些富人作何用?他们是些“食人鲳”,混入人群中是害群之马,是外侵恐怖动物必须打倒!

       如果说打倒富人对穷人没好处,那么不打倒富人是否就一定对穷人有好处呢?这个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有好处,逻辑上推不出来。其实谁也没说要打倒富人,我们只是在讨论问题,谁也不想回到哪个人整人的年代,但是一些无良富人别把穷人逼火了,否则再来一场剥夺他们的运动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他们身上都有原罪。穷人反正是一个穷字了,也看不到半点希望,还不如打倒这些富人图个乐子呢。所以说拿 “ 打倒富人对穷人没好处”这句话吓唬不住穷人的。

    “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一定错不了”。我认为说这句话的茅于轼其思想境界不高啊。为什么呢?他何必一定把人分成富人和穷人大谈办事和说话的微妙关系呢?我们为什么不让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即不为富人说话也不为穷人办事那样该多好。遗憾的是茅于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总是习惯于或者一定非要把人弄成穷富之后,然后给这个说话,然后再给哪个办事,想两方讨好到头来却把激化了矛盾自讨苦吃。所以,我说茅于轼其思想境界不高。

       看来,茅于轼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火候还是差强人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