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卢梭不要八国联军


 

 

                                 契约的力量

                                                                     酉蕾宁

原载于《遵义晚报》

“照得本衙门现拟由闸口河边起至铁桥止,建造马路一条,计宽六丈,所有应用地段内各项房屋,均限一月内自行拆毁迁移。其房不日即定一官价发给业主收领,其地本衙门另有地亩互换。为此示仰河沿一带各居民知悉, 尔等务宜早日遵照办理。特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东吧?如果撇开“衙门”二字,我也没闹清,还以为是一个古文底子雄厚的天津某开发公司职员写的呢。现在我把它的落款公布出来,你们就要大跌眼镜了,“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十二日”——这应该是在公元1900年十二月三日。如果你们再一留心,会心跳骤停的,因为那个时候清政府的权柄已经伸不到天津卫了,那里已是八国联军的天下!

作为天津的占领军,八国联军迅速成立了临时军政府,汉名叫天津都统衙门,它可威风了,从它1900年7月30日成立到1902年8月15日解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呢。叫人大惑不解的是,它没有乘胜实行三光政策,倒明确宣示要“清理中国政府及私人放弃的动产和不动产,编造清单并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就连占领军司令坎贝尔要求在某地设置一个靶场,都统衙门都礼貌回绝:“如不付给房主赔偿费,本委员会无法让居住在那一带的居民搬迁。”比起清政府N多的衙门,此衙门除首开社会和谐之风,还引领着会议议政的风骚呢:平均两三天就要来一次,每次会议的纪要、议案等,均记录在案——所以后来直隶总督袁世凯去接受主权时,先收到了几大本《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

在这里,尤其要提提都统衙门的第73次会议,因为这个会专门讨论了房屋拆迁的诸多问题,并通过了拆迁的补偿办法,即同时给予房主三方面的补偿:参照专家分析论证的结果,都统衙门最终定出的房价;各类宅基地皮均以每亩75两银支付征用费;在其他地区免费划拨同等面积的宅基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换算一下,75两银相当于当时五品官一年的俸银,这以后拨出的新地皮全部来自清政府官地。

当然,作为占领军政府,天津都统衙门并不是一味地为天津卫做好事来了,那几本会议纪要也充满了血腥的“斩首”字眼——对违反枪械禁令的华人,占领军均杀无赦,且都采用西方人认为相当残忍的斩首方式。他们也把文物保护扔进了九霄云外,将天津城墙一古脑拆毁,这自然被看成一种报复(攻城时,八国联军伤亡惨重)。看来,有不少天津人不理睬八国联军的契约管理,愣是对三拜九叩情有独钟,更多是一种心理现象了。这说明八国联军虽然把契约精神引进对天津卫的民政管理,但它就是一帮侵略军,大清国不稀罕,我们也不稀罕。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少契约意识,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契约文明就开始了,《易经》就有“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试想如果没有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契约精神指导,“各得其所”从何谈起?只是这样的精神没有被统治者所运用,单流传在民间而已。

八国联军来了,又走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来了,渐渐被中国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