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美国小报把奥尔布莱特称为“捷克方脸老奶奶”,不管这个称呼是善意还是贬损,这位克林顿时期最风光的人物之一,已经淡出美国公众的视野多年。
当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参选人纷纭拿出撒手锏,准备在2月5日“超级星期二”中攻城掠地、争夺足够选票时,在民众视野中消失多年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也风风火火地站了出来。
1月13日,奥尔布莱特在美国《波士顿环球报》上发表文章,告诫下一任总统要“以布什为戒”,并提出了她的“十点建议”。“捷克方脸老奶奶”最近的频繁露脸,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的记忆。
1月2日,爱荷华初选前最后一场拉票会上,年过七旬的奥尔布赖特成了当晚的“神秘嘉宾”,满脸笑意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引发了一阵阵口哨和热烈掌声。不过这位70岁的老太太此番登场纯属友情客串,一出场就坐到旁边,热闹地折腾了半个小时,到最后也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看来,作为希拉里的外交政策顾问,她是不想争抢希拉里的风头。但她的出场,就让人想起了老太太与克林顿夫妇的铁杆关系。
奥尔布赖特的身影开始忙碌起来,低调并不是这位前国务卿的习惯。1月9日,奥尔布赖特在她的新书《总统大选纪实:我们如何复兴美国的声望与领导地位》的发布会。她当着许多支持者的面指责布什是美国历史上最差总统之一。与对布什的态度截然不同,奥尔布赖特对希拉里却是赞赏有加,“希拉里非常优秀,也非常有能力,我认为她是一名出色的领袖。”接下来,奥尔布赖特日前又在《洛杉矶时报》上撰文,称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漫长的过程,必要时还要与异己者进行合作。这篇文章题为《民主并非必然》。
奥尔布赖特曾被美国媒体称为“与克林顿总统珠联璧合,创造了一个时代”。奥尔布赖特被人这样评价:“蛇一样的女人。”蛇是撒旦,她却得意于这个称呼,坚持在胸前别一个蛇形胸针。有人给她邮寄了一把扫帚,意思是要将她从联合国扫地出门时,她又欣然把扫帚放在办公室里,表示要以此激励自己更加投入地工作。奥尔布赖特的执政风格是很强硬的,虽然这种强硬时常透露出一种灵活,但根本上,她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强硬感和压力感。
在《波士顿环球报》上,奥尔布赖特这次所写的文章标题为《给第44任总统的十点》,内容有点类似中国古代鞠躬尽瘁的忠臣诸葛亮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疏《出师表》。诸葛亮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写下了名垂青史的《出师表》。然而,不同于诸葛亮恳切谦恭的东方式辞令,奥尔布赖特文中语气强硬,近乎是最高指示的架势。一如她曾经担任教授的自信和权威意识,奥尔布赖特,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曾任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学教授,她在日后的从政中厚积薄发地运用了她的学术功底和专家才能。
在奥尔布赖特笔下,当前美国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对恐怖分子的战斗、应付野心勃勃的伊朗、纷争不断的中东地区、仍算是危险国家的朝鲜、危机四伏的巴基斯坦、崛起的中国以及准备东山再起的俄罗斯。她明白,这一次总统换届,是美国历史上最严峻的时期。第44届总统,面临着过去的七年遗留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中东战事的蔓延、财政的衰竭、国家信誉的丧失、国际声望的毁坏。于是,作为一个对美国忠心耿耿的“老臣”,她呈上了自己的“出师表”,呕心沥血的言辞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
奥巴马的肤色,希拉里的性别。这两个隐藏在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赛中的关键词,被奥尔布赖特避免直接提及,而是升华到了 “变革”的高度。她甚至超越了两党政治的分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学高度。“老奶奶”从历史和文化的立场表明了自己的外交政策和反恐思维,她倡导修复帝国在全球公众中的糟糕形象。“9·11”以后,在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冲击下,美国共同的理想、价值理念和希望在不断萎缩,美国社会开始走向分化。奥尔布赖特提醒只有保持良性民主和两党合作,才能维系美国内政的健康态势。
她在第一点中就指出,善待美国军人,国家要让士兵有为国捐驱的心理准备,但却要把美国的军力用于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上,并且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装备和支援,尽力令他们早日安全回国。文中她还坦言,目前美国的招牌已经擦不亮了,外国人对于美国的印象,不是狂妄自大,就是充满暴力,美国已经不能以自由民主堡垒自居。她因此要求未来的总统要重新建立美国的国家品牌,诚心诚意地跟其他国家打交道。她还力劝未来的总统要多动脑,“就算有伟大的使命,若没有分析能力,也只会愈搞愈糟”。
与其说奥尔布赖特这十点是写给美国下一任总统看的,还不如说是写给布什看的,因为文中提到的每一点似乎都是针对当前的布什政府。尤其是“不要让布什总统的错误成为你促进民主的障碍”一条。
字字句句,都印证出这个捷克裔“老奶奶”殚精竭虑、为国操劳的一片苦心。美国政客会领她的情吗?会买她的帐吗?会关切地问候一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