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魂——蚩尤之歌


华夏魂——蚩尤之歌

 
  蚩尤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证据一:《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苗族习俗,呼蚩尤为尤公,以枫树为社树,与《山海经》吻合。苗族妇女的传统服装上常可见到蚩尤的形象:(1)一个人,生有翅膀,戴山形帽(王冠),人身或龙、鱼身,一手执刀,骑牛(山龙);(2)山龙之上站立一个人,戴山形帽,两侧战马兵士奔来,再往上为双山龙拥戴八芒太阳纹;(3)牛首鸟爪鱼身的山龙围护着一个手执大刀、头饰山形帽的人。(据韶华宝忠双 欧阳如水明《中华祖先拓荒美洲》)蚩字是图腾像。《包山竹简》:“楚先老童,祝融,媸酉。”蚩字本来从女,与古姓多从女一样,是来自图腾像。《楚辞》中的“离骚”篇名,就是苗语“言志之诗”的意思,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罹忧也。”不正确。苗人为蚩尤之后,不忘祖先。他们对蚩尤的崇拜是理所当然的。
  证据二:《史记·封禅书》:“于是始皇东游海上……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八神将自古有之,或说太公以来作之。蚩尤在齐之西境,当为其人其地。这是帝命蚩尤宇于少昊的结果。九黎族的蚩尤战败南迁,但其故地仍是兵主的圣地。
  证据三:美国易洛魁人保存的《蚩尤风后归墟值夜图》(见《中华祖先拓荒美洲》图版二),证明蚩尤确实存在,史书所载是实,并非虚构。蚩尤戴蛇珥蛇,与《山海经》相合。《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就是掌管,“时”就是观象授时。有易洛魁人的《蚩尤风后归墟值夜图》为证,谁还能说黄帝时代的天文学成就不可信呢?蚩尤的天文学成就突出,在迁居美洲的轩辕后裔当中传诵了几千年。他们可能不知道中华故土,但他们保存了真实的历史。
  从《史记·五帝本纪》和《逸周书·尝麦解》来看,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炎帝势力衰落,轩辕“习用千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与周文王、武王之际的形势相仿。诸侯归向轩辕,但炎帝(夸父)仍是天子,蚩尤不肯服从轩辕,炎帝“欲侵陵诸侯”,实际是对轩辕不满。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这一段记载,“伐”字尤为恰当。黄帝使诸侯归向他,蚩尤讨伐,自此成为“作兵者”——“兵主”。虽然黄帝战胜了蚩尤,但蚩尤成了战神。这里面有历史的秘密!《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有人说这是蚩尤的赞歌。后人把“平定蚩尤乱”(孙中山语)作为黄帝的功绩,若在当时而论,群雄逐鹿是否也分善恶?
  《山海经》有巫术色彩。《逸周书·尝麦解》更为朴实:“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按轩辕灭蚩尤、夸父后正式即位,才代替神农氏,这之前不过是新兴的军事力量,几乎超过赤帝。蚩尤之举名正言顺。赤帝(夸父)求助于黄帝,打败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已杀蚩尤,又杀夸父”。杀蚩尤和夸父的“应龙”为黄帝之臣,有翅之龙,即印第安人的“羽蛇神”,即少昊。后世舞龙求雨,来自有关史事(宗教仪式)。《山海经》所记并非后人虚构,而是对事实的渲染。民间以桃木避邪的习俗,源自夸父族人桃都山的传说。两大习俗均来自黄帝时代。《山海经》被称为信史,多么恰当!《史记》说先战炎帝(夸父)后战蚩尤,与《山海经》、《逸周书》不同。后二书更准确?轩辕兴起正当炎帝为天子时,炎帝可能默认了黄帝的地位(可与东汉末年的形势对比),但最后夸父还是被杀了!
  成者王侯败者寇。蚩尤、夸父虽然战败被杀,但其文化融入了中华古文化,其族人不但成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而且远涉重洋,迁往异域,开拓精神可歌可泣!自古至今,蚩尤虽被看作叛乱者,但其“战神”的地位不可动摇。蚩尤后裔之一——苗族的评价尤其公正。汉族人的血管中何尝没有蚩尤的血?是该公正地认识蚩尤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