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陆A股市场与境外股市的联动性逐渐加强,屡次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美股大跌,进而港股就会下跌,接着A股也会暴跌,1月17日,这种场面再次重演。我们知道,美国股市更接近于其经济“晴雨表”的角色,日前,由于次级债的影响,花旗集团在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这再次引发了投资者对次级债危机的担忧,以及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恐慌,从而在股市中充分宣泄了出来。
在对美国经济可能拖累全球经济的恐惧下,亚太股市也成了重灾区,A股在16日、17日也连续大幅下跌。A股的大幅波动,显然不仅仅是美国股市打喷嚏,A股就会感冒的简单逻辑。事实上,近几日A股市场表现疲软,也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
首先,次级债危机的蔓延很可能使美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这使我们的出口必然遭受更大影响。我们知道,2008年,由于全球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国内密集出台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出口,以及优化贸易结构的多项政策,人们一直预计出口增长会有所下降。现在,如果美国经济持续走弱,考虑到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重要性,那么很可能发生出口需求的较大下降。这不仅对相关国内产业的盈利能力有影响,而且在当前宏观政策趋近的情况下,加大了国内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应该说,这是国内投资者最直接的担忧。
其次,在实际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短期资本等“热钱”的涌入,也使境内股市与境外的联系更加密切。据统计,2002年以后,短期资本流动由流出转变为流入,从1998年的-900%转为2006年最高时超过50%,这种转变正是使这几年外汇储备加速增长的另一原因。在这些流入的短期资本中,除了如QFII等经由合法途径进入的资本之外,还有大量通过非法和地下通道进入的资金。这些“热钱”主要追逐的就是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以及房地产代表的非金融资产。由于这些境外资本往往在国际化视野下进行投资,因此其投资行为容易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这也加深了A股市场与境外经济金融走势的联系。
当然,A股市场与美股几乎同步宣泄,这也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15日A股已有了调整迹象,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近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忧虑。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原则,用来应对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对2008年宏观调控,市场最担心的是计划性手段的不确定性,此前人们预期的,是政府将更多运用信贷控制工具来干预经济。但近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各种价格管制政策的连续出台,这种行政计划手段虽然在短期内立竿见影,但却对投资者心理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其提高了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使微观企业的行为难以适从。就此意义上说,A股近日表现,主要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的计划类调控政策,未来可能对相关行业和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其实,除了上述因素之外,2008年的股市将波动较大,这也是因为今年是股市从“快牛”到“慢牛”的过渡阶段,其间自然会对各种外部因素更敏感。之所以说“快牛”已经结束,是因为先前支撑股市暴涨的三大因素都已经弱化或不存在。一则,股权分置改革所释放的制度动能,已经逐渐消失。二则,原先推动股市持续上涨的流动性过剩,在政府从紧政策的作用下,也已大大弱化。三则,作为刺激股价的基本因素,上市公司业绩的超预期增长,今年也不会如去年般疯狂,而逐渐回归到正常的行业盈利水平。反过来,之所以说是“慢牛”开始,是因为中国经济整体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的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在持续向好。在这个转换过程中,由于基本面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倾向增加等,必然会强化股市波动性,或许只有克服贪婪和恐惧的投资者,才能在此阶段更易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