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30年改革的权重问题说清楚


――一个普通公民写给主流社会的理论报告

  老一代中国人说“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指政治解放),他们有最爱讲的一句话:“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新一代中国人说“邓小平带领我们奔小康”(指经济解放),他们也有一句话:“只有市场经济能够救中国”。究竟谁说得对?

  上述重大理论问题,我们能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7月中央党校高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获得精辟完整的答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今天的发展局面。中央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概念,可以把中国几代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已经充分享受改革成果的中国主流阶层很多人永远不忘邓小平。但是,很多人“牢记”的邓小平却并不是完整的邓小平,仅仅是“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其实,完整的邓小平所一贯坚持的立场和方向,包括许多方面:

  坚持改革开放,把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视为第一要务。

  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持波浪式脱贫致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如果中国出现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开放就失败了。”

  今天,当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高层以成熟的政治决策和扎实的行动继承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完整的邓小平形象时,我们才敢告诉公众:邓小平生前曾经像重视“生产力标准”一样,两次提到改革开放最终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即是否两极分化问题。这是他生前最大的未了心愿。

  2001年,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出现局部方向性失误的关键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突出。我作为一个从80年代初就一直参与改革开放,但此时却未享受改革成果的普通公民,在所生活的环境里,总有刚刚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青年人教育我:“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不应该对改革开放的成果有任何怀疑。”听起来似乎只有享受改革成果的人,才会真正拥护邓小平。而我知道,今天的社会,包括整整一代人是在“文凭学历出现断层”时,为时势需要成就的“改革自信”,阔步进入了主流社会,他们可以颂扬改革(包括失误的改革),却未必能真正理解邓小平;他们能够被邓小平开创的新时代所信任,却未必能沿着邓小平理论走下去。面对中国厚重的人文历史和西方市场经济的早期成功接续100多年的教训然后是50多年的成就积累,而想真正搞懂中国的改革,显然,只靠博士学历还差得甚远。在当今的社会主流中,“社会主义”(政治头脑)和“市场经济”(经济头脑)相结合的理论及其坚定信仰,许多人还不具备。

        查看全文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7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