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说话观”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履新首次参加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政协委员在座谈时谈到“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2008年1月17日《广州日报》)

    俗话说的好,马有失蹄,人有失言。说错话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除了未生下的或死去的人,谁都有可能说错话。所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要让领导讲真话、讲实话,必须允许他讲错话”的说话观,很坦白,很实在,很人性化。 

    报道称,汪洋讲这段话时“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笔者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心中仍有一种“雷动”的感受。

    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这是一种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重要体现,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可是,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不一定讲的都是真理,但敢于这样讲话的人,却是勇于追求真理的人。真话、实话、有感而发的话也可能是错话,可这至少是发自自己内心的老实话,是直抒胸臆,这是多么难得可贵啊。

    可见,允许官员说错话是一种宽容和理解,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精神,是一种政治文明和进步。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却听不得下属讲几句“错话”。过去是上纲上线,现在是上升到“党性”、“原则”、“不和谐”、“不一致”、“不统一”的高度,于是,造成了看上边、看领导的脸色,看气候、看时机、看文件、看报纸说话的风气。记得陈云同志早就批评过,“‘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人说话有时免不了说错,一点错话不说那是不可能的。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有些‘聪明人’,见面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看到了缺点、错误也不提,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不可能成功,肯定是要失败的。”陈云说的这段话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但重温陈云的“说话观”,仍然让人感慨万分。

    我想,陈云的“说话观”与汪洋的“说话观”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说敢于说真话需要一种勇气,那么能允许别人讲错话,则需要一种肚量。因为各人的阅历、经验、水平各不相同,错话至少不是假话、套话和空话。同时,我们还可以从错话中听到真话和实话。

    因此,说错话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可怕。但这并非是鼓励官员草率讲话,也不是鼓励官员“讲话不负责”,而是对各级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府官员,不仅要敢讲真话、错话,还要敢听真话、错话。只有如此,才能客观地、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狠狠打击人们深恶痛绝的说假、造假之风,才能有助于党内及社会的民主风气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健全与完善,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真正好转,使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所以,我们应该对汪洋的“说话观”深思之,并认真践行之。

    新闻链接:汪洋:要让领导讲真话实话 须允许他讲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