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节前看望科学家寓意深远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9日上午分别来到钱学森、吴文俊家中,亲切看望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两位著名科学家,代表党中央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福。(1月20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在我国,如果没有像钱学森、吴文俊等这样的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我们的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技术就不可能取得迅速的发展,我们就不可能在短期内跃居世界核大国,我们工业、农业水平也不会有如此飞跃。所以,我感到,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总书记给两位科学家拜早年,寓意深远,不仅体现了总书记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尊重和关怀,也体现了总书记对弘扬科学精神的无限希望,更昭示了党中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对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队伍的强烈愿望。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若要想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个基本的、首要的条件,就是拥有一支宏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世界上无论是军事上的,还是经济上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慧源泉,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

    因此,总书记在与科学家吴文俊的倾心交谈时,掰着手指,一连讲了四点意见:“从党和政府来讲,第一要充分认识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第二要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第三要重视培养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第四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取得更多优秀成果。”我想,总书记的四点意见,既表明党中央“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方针和态度,也是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标准,对党的各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已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要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实践。而要缩短这个过程,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既要培养出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也要全面推进公民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培养和利用创新型人才,来推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还要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和人才的社会氛围。人才的创造力,离不开机制和环境。因此,我们要落实总书记的四点意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充分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现对“第一资源”的优先保障,使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从“重点选拔、重点支持”为主,转变到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事业发展舞台为主。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使各类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也是决定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关健所在。

    新闻链接:胡锦涛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吴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