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量是否意味着见底?



 缩量是否意味着见底? 

 


    经历了昨日的暴跌之后,今日出现了小幅的抗跌。昨日我们提到的年线得失问题也逐步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同时今天我们注意到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基本面的转暖,同时对应市场的成交量也创出了最低的地量,上海只有800亿的成交量,那么是否意味着地量对应地价呢?目前的缩量是否意味着市场调整的结束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政策性的变换。
  券商理财加速。尘封三年之久的券商个人定向理财业务即将起锚。昨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在券商业界征询了大半年之久的《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暂行)》(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业界关注的资金门槛并没有设定,这表明个人理财业务门槛可能仍为此前规定的100万元。
  这是导致今日市场出现反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个利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性质的。把时间倒退到2001年的那波牛市。当时风光无限的是当时的南方证券,银河证券。到了2005年熊市的末期,当时问题百出的南方证券倒闭被托管,退出了历史舞台。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券商理财是一种主流资金补充市场的渠道。不是活雷锋。行情不好同样有风险。
  同时我们也需要体会政策性的思路。如今最大的不是券商这些以前的坏孩子。而是基金这个资金量最大的群体,他们的庞大,破坏了股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基金翻番已经成为投资者竞相追捧的最根本因素。为此监管层已经5个月没有新批准股票型基金了。这次的政策显示了政府扶持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思路,这个是非常正确的。否则市场都是恐龙的那天,也是恐龙迷惘的那一天。付出的代价就是目前的基金摆脱了暴利的神华,可开始出现大幅亏损了。出海的几个QDII,已经亏损接近30%了。市场在有序的调整。
  需要提醒的,券商理财也不是万能的,补充资金,壮大机构投资者是一个最终的目的,也许对于散户来说又多了一头凶猛的野兽。但我们在举目无亲的今天还需要为他的诞生而拍手称快呢。这就是市场,客观看待金融的工具和机构的发展。
  回到我们的市场,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今日的地量会否是止跌的最后阳线呢?笔者并不赞同。4400点的位置是250年线的重要位置,出现反弹很正常。临近年关股市的成交量下行也是必然的。在市场经历了昨日的暴跌之后,今日的缩量只能是大家的一种观望的气氛。不代表地量,这个量能不排除今后两天就会被新的地量刷新。当然这个时候也不是说笔者就完全不看好市场了。我们依然看好我们的经济发展,但是需要的是客观的看待市场,等待他的启稳之后再进行操作比争论牛熊存在否更加重要。目前的策略依旧是等待。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