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沁园春·雪》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值北方几十年不遇大雪之际,虽身在南方,这些天脑际也还是不觉间浮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来。同时也联想到以气势见长的东坡先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好诗都有许多相同之处,虽一是描写北国之雪,一是涉及南方之江,一静一动,但都气势雄浑、荡气回肠!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胸怀天下,气壮山河。字里行间透露出英气与豪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之景,因一气贯通而呈辽阔之势,现生机勃勃之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自然之力无法阻挡,时代趋势非人力所能为。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无边的冰雪,似乎使一切都静寂下来,但地底的火在酝酿,一股强大的力量,时刻都在准备着重整山河,果其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红装素裹,亦分外妖娆。看似被镇服的,被控制着的,其实都并不曾灰心,不曾失败,并且胜利最终必将属于这股潜在的力量。
这股潜在的力量是什么?在哪里?读史可以知兴替,纵览古今,历史上所谓的英雄人物,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缺陷甚多,都不足以与今人论英雄,而且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也都已是过眼云烟。那么真正的风流人物,这股要重整山河的力量,在哪里?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是谁?可意会而不必言传!
一场雪被写得“风风火火”,以雪来浇胸中块垒。与此相似,苏轼借助浩荡的大江,表达了自己欲成风流人物不得,未成风流人物而自嘲、自释之情。
念奴妖·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与沁园春作者不同,苏轼一开始就被大好河山所征服,沉浸在大自然的壮美之中,由自然风光自然联系到相关的历史人物,思绪跨越时空,由古人及自身,从而感发人生苦短,功业难就之感慨。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一樽还酹江月的自我沉醉中,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优雅的感伤中,作者被长江大浪掀起的情感波澜终又归于平静。
同样以雄浑见长的两首词,一首气控山河,达到高潮时嘎然而止;一首则如滚滚长江,东逝而去,流畅自然!两首词中都提到了“风流人物”,一首中的风流人物是重整山河的一个时代的创造者,一个风流人物是功业有成,又不失潇洒的,关注自我状态的文人眼中的理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