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悄然而去!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沪深两市累计发行123只新股,包括再融资在内的股票筹资额达7791.56亿元,融资额居全球首位。而且,沪深股市全年涨幅亦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前列。上证综指报收于5261.56点,全年涨幅为96.66%,年内最高为6124.04点。深证成指收报17700.62点,全年涨幅为166.29%,年内最高达19600.03点。
在去年年初的一片谨慎声中,2007年的市场走势超出想象。包括中信、申万、中金等国内大牌券商均认为,由于2006年股指涨幅高达130%,去年将是调整年,并根据上市公司业绩30%的增幅推算,具有“风向标”之称的沪综指最高可达3300-3500点一带。事实上,这些大牌券商亦看走了眼。
毕竟股市没有专家。就连号称国际投资大师的罗杰斯在判断A股市场时也常常“变脸”,更休说他人了,正如人算不如天算。
来自中证报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截止12月7日,有48.65%的投资者在股市获利,有7.26%的被调查者表示跑赢大盘,但仍然有高达51.35%的被调查者没有获利。这其中有18.61%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年度亏损在20%到50%之间,有16.61%的投资者亏损在10%左右,更有2.44%的被调查者表示其亏损超过50%。尽管此后两地大盘均有小幅上升,但笔者以为,上述数据变动的幅度不大。
对于每一位投资者来讲,2007年的资金卡上是收“大阳线”还是“大阴线”已成定局。新的一年,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一切还只能处于期待中。
去年的行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5·30”是“分水岭”。上半年是低价股、题材股的天下,市场的财富效应,大量场外资金的涌入,将低价股、题材股行情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期间,曾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基金重仓股表现乏善可陈,基金经理遭遇了集体郁闷。这就是市场,也印证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那句俗语。
偏离了价值投资的牛市最终遭到管理层的打压。在一个月内两次罕见地发出“买者自负”的风险警示之后,财政部的一次“半夜鸡叫”,导致了市场的暴跌,也导致了诸多参与低价股炒作的投资者财富缩水。而且,正是此次实实在在的风险教育,引发了下半年“价值投资”的热潮。
有了管理层的“引导”,基金在下半年行情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蓝筹股、权重股联袂上扬,也将股指从一个高点推向另一个高点,并将“红旗”插到了6124点的高峰。物极必反,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其实在此波行情中被扭曲。中国船舶攀上300元的大关,引来了管理的重点关注,蓝筹股从价值投资也走向了“价值泡沫”。但泡沫都会有破灭的一天,因此,自10月中旬后的调整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今年投资者出现亏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5·30”暴跌,其二则是蓝筹股泡沫的破灭。前者是监管部门运用了行政资源,后者则是市场自发而成。当然,出现亏损其中也夹杂着投资者本身操作的一些失误。但是,某些投资者的亏损是由于政策层面的因素,这一点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在监管层大力推行市场化的今天,竟然还是常常引入行政手段来左右市场,国内证券市场的前景又在哪里?
一边是火爆的大牛市,一边是半数以上的投资者与牛市盛宴无缘,A股市场再次上演了“只赚指数不赚钱”的一幕。不错,随着工行、中行、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中铁等的上市,A股市场的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容量大了,容纳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市场话语权越来越集中在其手中。但是,如果A股市场的投资者无法分享宏观经济的发展成果,如果他们总是大牛市的匆匆过客,这样的大牛市到底又有多大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