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从9月30日到10月7日在香港度过。本来这次到香港是以旅游为主,但是由于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在香港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要与金融界的人士谈有关金融风暴的问题。
在香港的这段时间,东亚银行因为网上的传言引起大量客户挤兑,所幸的是东亚银行高层迅速反映,及时澄清事实并以全面支付的实际行动启稳了客户的信心。在经历了97金融危机之后,银行业的经营者对于危机的反应更为敏感,应对措施也快速有效,体现了香港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磨炼出来的市场应变能力。香港在这次危机中的一个特殊情况是港币和美元是直接挂钩的,美元的剧烈波动导致港币也处在震荡当中,而这种震荡对人们的影响是较大的。
东亚银行危机只是当前香港金融业的一个个案,从更长远来说,香港此次在全球金融风暴下的情况不容乐观。我直接和间接接触到的几家欧洲银行,正在处于等待政府收购的状态,很多业务都暂时停止了。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提高到6%,流动性大大降低了。银行职员的工作几乎停顿下来,等待高层的变动,他们现在寄希望于高层变更之后,能够继续拥有现在的工作职位。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等待新的人去聘用他们,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招募人才的机会。
10月3日,我与海通证券香港公司的总经理进行了沟通,他对香港目前的形势比较乐观。他提到在最近举办的香港金融业高层论坛中,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发表了题为“天塌不下来Ⅱ”的演讲,97年香港金融危机时他的演讲也是“天塌不下来”,他认为这次也只是一次振荡,不会出现彻底的崩盘。其理由是目前香港、大陆包括金砖四国,从进出口贸易统计来看,与美国经济的关联性在降低。
10月6日,我与前INCO公司销售总监Peter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沟通。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到香港,几乎所有的沟通都涉及到了中国在这次危机中能否继续增长的话题。我的看法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遇到的少有的考验,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是停不下来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现在尽管有很多舆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停滞下来,但是我认为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正在扩算,从依赖美国到依靠全球化,中国的内需也正在缓慢地启动。当Peter与我交流到此时,看到我镇静的样子,他似乎也安定下来。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中国应该在这次危机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2008-10-08 | 香港的庙街和兰桂坊一游
2007-06-14 | 要加快深港创新圈建设
2008-09-30 | 透过华尔街风暴,我们看到了什么
2008-09-24 | SaaS: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2008-09-22 | 创新,怎么都行
2008-09-19 | 后奥运时代,中关村将走向何方?
2008-09-18 | 为实施区域政策呐喊
2008-09-13 | 轿辰集团汪家三姐妹的创业历程
2008-09-11 | 普世价值:从“真理标准”到“伦理标准”
2008-09-09 | 宁波高新区如何走高端
2008-09-08 | 公路收费权转让与公路的公共属性
2008-09-05 | 要学会在虚拟经济中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