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儿”面面观



“碰瓷儿”面面观

谭汝为


“碰瓷”原是旧时津京地区古玩业的一句行话。就是极少数奸商在摆卖古董时,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边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讲瓷器碰坏,他们便可借机讹诈。

后来,这种行业丑行竟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骗术。行骗者手里拿着瓷器或玻璃器皿走路,在人多时故意往某行人身上碰撞,借机将器物打碎,让人高额赔偿,乘机勒索财物。

天津籍相声演员常宝华、常贵田,在四十多年前说过题为《昨天》的相声。其中说道:旧社会北京街头滞留着一些头上缠绕纱布的拄拐伤兵,张口闭口“老子抗战八年”,以欺诈为生。他们“碰瓷儿”的道具,就是手里拿着的一瓶“药水”。撞到过路行人,瓶子就突然掉在地上摔破。然后以进口贵重药品的高价讹诈对方。这瓶所谓的名贵药水,名曰“破了来财”——就是:瓶子一破,钱财随之就来。

现在的“碰瓷儿”,泛指那种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行为。目前,步行碰瓷儿者故意和机动车相撞,指责司机将其腿脚碰伤;驾汽车者碰瓷儿者诬赖骑自行车行人划挂其车身,以骗取赔偿。

 近年来,在天津有车一族里,出现了一句相互提醒的警示词,即:“当心碰碰赖”。所谓“碰碰赖”,就指那些以碰瓷儿为业的流氓无赖。在南方都市则称之为“碰车族”。

    “碰瓷儿”居然成为一族,并泛滥到大江南北,其无赖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已到令人愤恨的程度。社会上“碰瓷”现象屡见不鲜,其拙劣的鬼蜮伎俩却屡屡得逞,原因何在呢?

一是“碰瓷”者多为团伙作案,属预谋犯罪。他们狡猾多端,分工明确,手法多样,软硬兼施,推波助澜。一些不法之徒竟以此为业,大赚黑钱。

二是毫无防备的受害者一旦陷入对方预设的圈套之中,他们怕事,不想惹事,为了赶路,为了不耽误时间,往往自认倒霉,宁肯破财免灾,结果大上其当。

三是公安部门对“碰瓷”者的打击,还不够严厉。

如何对付碰瓷这种诈骗犯罪呢?遇到这种事儿,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胸有成竹不信邪,立马拨打110报警,依靠公安机关秉公处理。往往警察还没赶到,碰瓷儿者就开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