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声科技只是长三角地区酝酿以服务业为“突破口”开辟产业转型新路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当金融海啸“打湿”了长三角制造业的“翅膀”时,沪、苏、浙三地政府不是束手以待,而是在危机中寻觅机会、创造机遇,把发展服务业放到突出位置,作为推动经济转型、蓄势腾飞的新平台。
直面挑战 长三角急谋新的产业竞争力
站在上海荀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家公司办公条件并不豪华,办公面积不过1000平方米,设有400个呼叫席位,却吸纳了大中专毕业生2000余人就业。虽然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周围的企业,但荀声科技的业务仍保持高速增长。“我们每个席位一年的营业收入最少也有10多万元,这些可都是‘绿色GDP’啊。”于坚笑曰。
新设在上海市北工业区、专事企业网络口碑互动管理的上海玺桥公司近来业务拓展势如破竹。公司董事长杨飞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机会分析得更加透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是捡钱,很多企业都会;经济环境困难的时候,得淘钱,考验能力。很多人只看到时下企业压缩开支的一面,忽略了企业更需要实效服务的一面。其实,即便在艰难市况之下,生产性服务业也大有作为——关键是看你能不能为企业提供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服务,能否帮助它以有限的支出获取最大效益。”
透过这些不算巨大但却洋溢着活力的服务类企业,一幅“暖色调”的长三角企业新图景的轮廓依稀可见:当金融海啸“打湿”了长三角制造业的“翅膀”时,三地政府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正在加紧寻找另外一个蓄势腾飞的平台——现代服务业。
“GDP增速回落4.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5.8个百分点。”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黄勇日前在“世博会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联动发展论坛”上介绍了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的部分经济数据。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下长三角地区经济放缓的缩影。一批制造业企业处境艰危。在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而造成的外需疲软的形势下,长三角基于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正在被不断削弱,发展所遭遇的瓶颈也越来越多。
“长三角必须调整地区的产业基础,获得基于新的产业的竞争力。”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认为,服务业合作发展的产业基础将会给长三角区域带来新生。
瞄准服务业,长三角“突破”新路径
行动已经开始了。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长三角“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长三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下,面对困境,长三角各地政府也不约而同地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而放到了突出位置。
9月初,上海及时出台审批、财税等系列改革政策,对金融、商业连锁、专业服务业、会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给予支持,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自9月1日起,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可享受按收入减支出的差额缴纳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浙江省也不失时机地出台了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新政策。9月27日,《浙江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三个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文件密集印发,提出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通过相关扶持措施,使服务业成为浙江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黄勇把发展服务业的意义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自主创新的助推器、节能减排的生力军、城市功能的原动力和居民就业的蓄水池”。统计显示,浙江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来自服务业,义乌甚至达到了80%。今年上半年,上海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83.19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
责无旁贷,眼下,现代服务业无疑承载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梦想。
在危机中把握发展机遇
“在当前条件下,长三角发展服务业充满机遇。”周振华认为,长三角良好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密集且结构相对合理的城市群体系和交通一体化所带来的“同城效应”等因素都构成了长三角发展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的机会,很多高端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迹象已经出现。
经济学家指出,现代服务业的地区分工不同于制造业,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网络化的城际分工。根据城市自身条件的不同,服务业发展的层次也不同,长三角各地必须因地制宜,确定重点发展层次。
“像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金融总部、先进的医疗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上海发展的优势肯定更明显一点,而在制造业基础雄厚的江浙两省,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则能够迅速铺开。”上海荀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坚从一个服务类企业的视角这样跟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海以世博会、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抓手,正在努力发展高端服务业,而江浙两省则以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培育服务业发展高地。
“浙江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从产业‘微笑曲线’的底部向两端延伸,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自身的产业能级。”黄勇说,浙江省将围绕已有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体系,鼓励从大型制造企业中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并通过税收政策予以扶持。此外,浙江还将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市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